中国造桥第一人茅以升,建成钱塘江大桥89
中国的桥梁界总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刮个小风下个小雨就歪歪斜斜的“小脆桥”,还有一类是饱经风霜屹立不倒的“硬汉桥”。比如说河北的赵州桥,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绝对算得上“硬汉桥”界的老祖宗,还有经历过汶川地震却依然安然无恙的四川芦山的宝盛桥,和60年内被撞了30次仍旧安然矗立的南京长江大桥以及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年,建立至今的八十多年的历史中创下两项奇迹。一项是寿命最长,一项是安全性能最高。俗话说,任何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承受,钱塘江大桥从建立到竣工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以及摧残。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曾忍痛亲手炸毁过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修建的?其中又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年3月的一天,在北洋工学院当老师的茅以升正在家备课,突然有人敲门送来一封信。茅以升看过信之后先是一阵兴奋,随后表情开始凝重。信中写了什么让茅以升的情绪起伏如此之大?
当时的浙赣铁路已经修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可是因为钱塘江把浙江分成了两片,导致铁路无法顺利贯通。茅以升的同学,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请他立刻赶往杭州,商讨修建钱塘江大桥的事宜,同时,希望他能够挑起建桥的重担。
茅以升十分犹豫,虽然自己一辈子都很想建桥,但第一,这是一座放眼中国前无古人的钢铁大桥,第二,钱塘江的水文环境十分恶劣,不仅江水凶猛,江底的石块上有深达40多米的流沙,而且迁移不定。这些困难将茅以升吓退了吗?
当然没有,虽然十分犹豫,但茅以升不愿将此次建桥机会交给国外,他决定主持这次建桥工作。茅以升设计了一个公铁两路的大桥,他把桥设计成了上下两层,把铁路放到公路下面。桥形美观功能齐全利于国防又报价优惠的方案,一举击败了其他竞标者的方案。
拿到了开建权的茅以升神采飞扬,决心要做中国现代化的造桥第一人,可惜理想美好,现实残酷。刚开工的茅以升就遇到了难题。
建桥首先需要打桥墩,但是由于底岩土层太硬,而江下的泥沙又太厚,建桥工人们用了一个晚上才勉强打进去一个木桩。而建桥总共需要根木桩,按照这个进度需要四年,他们耗不起。一筹莫展的茅以升一直想不出来对策,直到一天孩子的一个举动激发了他的灵感。
孩子给花浇水,水流把土冲出一个洞,茅以升就想,能不能用高压的水把流沙冲开,然后再把木桩打进去。茅以升独创的“射水沉桩法”见效不错,之前一个晚上只能打一根,现在一天能打三十多根。
可第一个问题刚解决,难题又出现了。在年7月的一天,钱塘江的山洪大爆发,钱塘江大桥的施工现场也遭到了侵袭,用来方便工人在水下施水,同时也用作于桥墩基础的沉箱被洪水冲走了4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冲得远。令人崩溃的不止是天灾,还有民坊间的流言。有人说,发洪水是因为茅以升要建桥触怒了龙王爷,必须竣工才能息怒龙王爷的怒火。
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重压之下完成的,茅以升收拾心情,开始全身心的投入防止沉箱漂移的方法。沉箱问题解决之后,施工再次步入正轨,茅以升也总是把方法想在问题前面。技术问题解决后,茅以升的建桥过程就会顺风顺水吗?并没有那么简单。
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之后敌军经常空袭,并且在尚未完工的钱塘江大桥上空发起袭击。有一天,茅以升正和几名技术骨干在沉箱里进行水下作业,突然日本发起了袭击,保障大桥建设的电力设施损害,沉箱停电一片漆黑。
而在沉箱里的茅以升等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因为沉箱断电意味着大气压不输送进来,那钱塘江水马上就会涌进来,茅以升等人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好在危急时刻看管电箱的工人没有逃跑,及时打开了备用空气机,茅以升等人才得以逃离危险。
但遭受侵害的次数并不是只有这一次,为了尽管完工为抗战提供交通支持,施工团队不得不打破常规。平常造桥都得“三部曲”,这回为了赶工,茅以升两工并进。年9月26日凌晨,钱塘江大桥下层的铁路终于率先通车。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大桥通车仅仅85天就遭遇了生死劫难。
通车没多久,茅以升就接到了炸桥通知。年11月15日,日军登陆了杭州湾,如果登陆后的日军占领了钱塘江大桥,这么这座桥就成为日军运输军事物资的桥,而且杭州也会岌岌可危。茅以升纵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面对残忍的日军,他别无他法。
最后:你对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史了解吗?你又是否知道钱塘江曾被炸过桥?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