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变迁,让我爱上了武汉这座城基建观

二十年前,我从鄂南小城来到武汉,住在汉口古田片区罗家墩的军院。军院什么都好,就是出行不便,它深在解放大道以西,临近汉江,距离解放大道还有一段路,要外出,必须到解放大道上才有公交。而从军院到解放大道,除了步行,就只有坐从陈家墩到堤角的小巴,那是一种个体户开行的公共交通,车况差,发车不准点,而且飚起车来,恨不得像开飞机。

当时,我工作的单位在武昌解放路长江大桥下,天天得坐这趟小巴从军院到解放大道上的古田三路路口,再坐医院(医院)站,再转4路电车到武昌桥头站,一个单程,不堵车,就得一个半小时以上。如果遇上堵车,那时间就没有个准。而且,那时的小巴、公汽、电车,一色都没有空调,夏天热得满车都是汗臭味,如遇上一有狐臭的,简直会让人窒息;而冬天,车内四处漏风,雪花时不时就飘了进来。那个跑车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

忽然,有一天,解放大道宗关以西开始施工,那段时间,武汉的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工地众多。尤其是高高的水泥墩竖在路中间时,路就更窄,更挤,更难走。公汽就像是在大海的波浪里行驶,起起伏伏,颠颠簸簸,摇摇晃晃,报纸在手上晃来晃去,字也看不分明。市民意见大得很。先以为是修高架桥,后听说是修轻轨。轻轨为何物?原来是修在空中的铁路,只是铁轨比一般的铁路轨道轻,每米只50公斤,而得名。对此,我是充满着期待的。这是年的12月,武汉的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可以说,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