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参建10余座知名桥梁,桥梁博士匠造国
周强新在建设现场
人物名片
■姓名:周强新
■年龄:43岁
■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毕业时间:年
■供职单位: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博士毕业以来,周强新参与设计、建设的特大桥梁超过10座,港珠澳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武汉市四环线汉江大桥等知名桥梁,都留下了他勤劳的身影。
如今,他依然在工地忙碌着,承担着国内最长及最大直径管廊顶管工程——中建三局黄冈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建设重任。
3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和他一起在工地上,畅谈他的桥梁建设经历,以及从业心得。他说,能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展示,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
参与的桥梁项目遍布全国
周强新是湖北安陆人,平日里笑容满面。本科时,他就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和贸易经济学专业双学位,毕业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硕博学习。
研究生期间,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国家专项课题研究等,还对武汉长江二桥、巴东长江大桥等特大桥健康或监测施工监控进行了研究,期间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获得多项专利。年博士毕业后,他入职湖北一家著名设计央企的桥梁设计院。
随后的5年时间,他跑遍珠海、宜昌、青海、贵州等地,从事特大桥梁的设计及科研工作。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他参与研究、审查跨海主桥设计方案,对高于现行技术规范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论证。在大桥珠海侧连接线工程中,参与设计了当时国内最大波纹钢腹板连续梁桥并负责设计方案论证研究,该专题研究获年湖北省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
进入中建三局城投公司后,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统筹策划基础设施业务技术创新工作。在桥梁建设方面,他先后负责、参与了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武汉市四环线汉江大桥、武汉江汉六桥、武汉三官汉江公路大桥等特大桥梁建设,让“三局标准”扬名桥梁建造领域。
市政工程领域,同样成果频出。在雄楚大街改造工程中,他首次提出了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新老钢桥拼宽改造的新型“钢箱梁拼宽连接段栓焊结合构造”设计,该工艺通过中长期检测,随后推广至工程局及国内其他项目。
初步统计,其近几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各1项。
跨界打造国内最长最大直径管廊
目前,周强新担任中建三局黄石(黄冈)基础设施项目部执行经理,主要负责国内最长最大直径管廊工程——黄冈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建设。
“从建桥梁到做市政工程,‘跨界’难度大不大?”记者询问。他指着图纸,笑着说:“建筑领域一脉相通。归根到底,都是力学问题。”
据悉,现有城市综合管廊,多采用路廊一体明挖施工。黄冈综合管廊位于老城区,受制于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及通行影响,明挖施工难度大。对此,他带领技术团队,采用目前全国最大直径的顶管(内径4米、外径4.8米)施工,降低对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年,黄冈综合管廊成功贯通,周强新团队依托该项目形成的大直径圆形综合管廊顶管工程建设成套关键技术,获专利、工法及科技进步奖多项,参与的湖北省地方标准《综合管廊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也即将发布。
“这些年,我一直尝试突破传统观念里博士‘只会搞技术’的印象。”周强新说,年,他入选中组部团中央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挂职副区长,为期一年半。如今也兼任民建武昌区委常委,积极参政议政。
周强新是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范例。据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聚合企业管理、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开发运营全产业链人才余人,平均年龄29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8%(其中近三年校园招聘硕士及以上占比65%),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交大、浙大六所知名高校招录占比11%,被誉为中国建筑专业系统基本素质最好、突破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卓越团队之一。
(来源:极目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