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为武汉守岁华商韬略

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6083953.html

武汉为了全国人民,全国人民要为了武汉……

文丨华商韬略杨凯

困难一起扛,办法一起想。武汉不是自己在战斗!也不应该只是自己战斗!

年1月23日10点,武汉正式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作为九省通衢,武汉上一次封城还是年10月10日——因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眼下,武汉封城是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权宜之计。

千里之外的人们尚且因为几例确诊病例惶恐不已,把医用口罩买空,待在家里不出门。那么试想一下,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此刻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

真假难分的消息满天飞,人人自危,医疗资源不堪重负,还有上百万人因此无法回家过年……

一位武汉的朋友仅仅在家待了不到24个小时,已经感到快要神经衰竭了。他说:

“不在武汉的人真的难以理解这种压力,各种群里真假参半的消息满天飞,日常就是半小时刷新一次病例数据和口罩价格,每个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在潜伏期了,却又无法确认。”

封城是个艰难的决定。这背后是武汉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气节、难以估量的勇气和信任。

围住一座城,保护一国人!

年1月23日,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武汉,就是一座在灾难上兴起的城市。

武汉,又称江城。从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洪水的抗争无休无止。据《武汉地方志》记载:“大水”几乎每三年就来拜访武汉一次,武汉市民也几乎成了看天的专家。

不过,也正是洪水塑造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武汉现在这片区域史称“云梦大泽”,南连长江,北通汉水,是一片江、河、湖完全沟连融合、水流进出自如的水域,总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

每逢汛期,凶猛的洪水裹挟着泥沙慢慢淤积下来,小的洲滩慢慢形成大的洲滩,云梦泽不断被分割,慢慢地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

洪水退去后,这些洲滩土沃草丰,人们在此围垦、修防,渐渐形成了汉阳、武昌的雏形。

年至年间,一场洪水让汉江改道,汉阳和汉口由此被清晰地划分出来,形成了今天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几十年后,两淮盐商发现了汉口这块宝地。汉口成为淮盐在其境外最大的周转码头,一个繁荣的商业城镇就此诞生。

▲武汉三镇

为了对抗肆虐的洪水,年,汉阳府通判袁焻主持修建了汉口第一条长堤——袁公堤。该堤修好之后,汉口街市得以向纵深发展,堤内的湖泊洼地逐渐被街市取代,形成了汉口第一条正街。

年,汉阳郡守钟谦钧在袁公堤外的湖荡中修筑了汉口堡,以抵挡洪水,汉口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三倍,一时繁荣无两。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在汉口修了张公堤,在武昌修了武丰堤、武泰堤,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武汉水患,还真正赋予了汉口现代城市的面貌。武汉得以从一个贸易小镇走上了“东方威尼斯”的大都会之路。

武汉人早已习惯了洪水。每逢洪水,众人协力堵塞水口,沿大堤安置好水车,准备好疏散用的高地;富人会在城市的通衢上架设临时桥梁,穷人驾着小船去摆渡市民。

最重要的是,全城的人都会为恢复城市出钱出力。多灾多难的武汉人异常团结,面对困难,众志成城。

建国初期,武汉也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洪灾。

年,武汉在短短3个月里集中降雨.7毫米,长江水位高达30.17米,京汉铁路中断了多天。最终,经过荆江三次分洪,才保住了武汉。

为纪念此次抗洪,年,武汉在江堤上立起了防汛纪念碑,碑心石上还刻有毛泽东亲笔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年洪灾时,武汉又逼近最危险时期。

城内,6万多干部群众在武汉三镇展开了一场抗灾排渍的战斗;城外,近4万人的防汛大军坚守在多公里的堤防上,随时准备迎战下一次洪峰。

“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两个多月的洪期里,长江八次洪峰接踵而至,“峰连峰,峰叠峰,峰咬峰”,武汉都顺利扛了过去,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灾难并不能阻挡武汉发展的脚步。年,武汉人口才万,GDP.89亿元;年,武汉人口.1万,GDP.29亿元。

短短20年,武汉人口增加了一半,GDP增长了超过13倍。

年,武汉光谷一片荒芜,如今光谷GDP创新能力为全国高新区第二;

武汉的自然指数科研排名全国第四,医疗综合实力全国前四,数字化经济实力全国第三;

武汉有82所高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

武汉还是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工程设计之都。

武汉之光照耀中国:

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在武汉所诞生,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在武汉所设计,港珠澳大桥工程60%是武汉造;50%的世界大跨度桥梁、60%的中国已建成高铁、30%+的中国重大工程,都由武汉企业负责总体设计……

武汉人对中国商业进程也影响深远。

年,汉正街个商贩拿到首批个体工商执照,从此掀开了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

年12月20日的楚商大会上,马云说:“楚商有韧劲也有吃苦的精神,浙商一定要向楚商学习。”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灾难塑造了武汉人不屈的性格。

武汉有句方言叫“铆起”,意思是做事坚持到底,像用铆钉铆住一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可是,就在疫情发生后不久,有很多人把枪口对向了武汉和武汉人。

面对灾难,这些人的第一反应是追责,谩骂,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共渡难关。其恶劣程度不亚于年汶川地震时四川人承受的责骂。当时,有理由居然是:打开电视就是地震灾情,完全看不到娱乐节目了。

幸好,如同98年面对洪灾一样,积极的声音和力量正在传播开来。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没有被丢弃。

曾组队赴小汤医院,上千名医护人员联名请战抗击新型肺炎;上海组建了3批共人医疗队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已于昨晚到达;各医药企业免费向疫区捐赠医疗器械,并提前返工加班加点赶制防疫资源;

中建三局、武汉建工、武汉市政和汉阳市政正计划效仿“小汤山模式”在武汉蔡甸区修建起2.5医院,设计图纸今天就会赶出,现场上百台机械同时开挖,4家施工单位将在春节期间连续7天昼夜施工……

武汉不是自己在战斗,也不应该是自己在战斗!

历史上,不论是水灾还是地震,从来都不只是一方人民的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就像《人民日报》所言:“疫情是共同的敌人。在凶猛的疫情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和年洪水时一样,中国绝不会抛弃武汉。

困难一起扛,办法一起想。

上千万人的城市封禁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难以估量的防疫资源、生活物资等配套支持。

何况,不光是武汉,湖北省内的黄冈、鄂州、赤壁、仙桃、钱江市等都已做出相关“封城”通告。

必须承认的是,虽然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多问题,但各方面相比年已经强大和成熟了许多。后续,无论是资源支持,还是疫情管控,能力和效果势必远胜非典时期。

如今,为做好社会各界捐赠武汉市抗击疫情的医用耗材、防护用品等物资接收调配工作,医院现已开通24小时电话接收社会各界爱心捐赠:

力所能及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出钱、出力、出心。武汉人民为了全国人民,全国人民要感谢武汉人民,感恩武汉人民,让武汉有力量,有靠山,有一天比一天好的看得见的改变。帮助武汉渡过难关,就是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只有武汉好,中国才能好。

大江大河大武汉。武汉人与江河湖泊共生,夏战过洪水,冬斗过雪灾,打响过推翻清廷第一枪,扛过了日本的狂轰滥炸,长江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人向来不低头。

眼下,疫情即洪水。这一次,要强的武汉人民也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武汉,铆起!武汉,加油!

参考资料:

1.武汉,百年的洪水记忆《人民长江报》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