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献礼重庆油溪长江大桥顺利合拢江津抵达
10月1日上午,在位于重庆市江津区长江航道的百米高空,经过近5个小时的紧张施工,一节重达吨的钢箱梁稳稳地与桥面主体吊装拼接完成,标志着由铁一院勘察设计、中国铁建大桥局施工的油溪长江大桥正式合龙,为合璧津高速公路全线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铁一院油溪长江大桥总设计师乔雷涛介绍:“油溪长江大桥全长米,是铁一院建院以来设计的最大跨度桥梁。该桥主跨为米的单跨悬索桥,跨越长江及既有成渝铁路,边跨分别为米和米。
桥塔采用八字形混凝土门形框架桥塔,塔高.5米,北岸锚碇采用隧道锚,南岸采用重力锚。桥面结构为双向四车道,桥面宽度30米,设计速度公里每小时。主梁采用钢箱梁,共计51节段,总重量近1.1万吨,为我国大跨悬索桥的综合修建技术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油溪长江大桥主桥范围地质情况复杂,不仅涉及深水、浅滩、陡坡等多种地形,面临着破碎围岩、滑坡等诸多不良地质,还要在近百米高空跨越既有成渝铁路,建设条件极为复杂。为确保箱梁架设过程中既有铁路的安全,铁一院在设计中创新性地在铁路上方设置了永久棚洞防护,钢箱梁节段则在深水区采用驳船垂直起吊,通过浅水区及岸滩采用低位支架滑移,北岸陡坡及跨越铁路处采用高位支架滑移的一系列综合施工方案,完美解决了钢箱梁施工难题。
考虑到油溪长江大桥北岸独特的地形横向坡度原因,铁一院在北岸桥塔设计中采用了不等高斜腿式框架结构,横向的两个塔柱高差达17米,这在国内大跨悬索桥中尚属首例。为了适应本桥北岸地质地形要求,在北岸50米的路堑挖方内采用了70米长的隧道式锚体,倾角为45°。据了解,该隧道锚体量仅为重力锚的20%~25%,且山体开挖量少,是当前我国第一深挖方大倾角隧道锚。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了不对称桥塔受力难题,而且充分考虑到周围地形及环境完美融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作为合璧津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油溪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有效串联起成渝高速、九永高速、渝蓉高速、渝遂高速等多条射线高速公路,在二环和三环高速之间形成新的连接,有效缓解绕城高速的通行压力,促进重庆渝西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