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登船前深情回望荆江大堤荆州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来源:湖北日报时间:-04-:22
荆江边建设文创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人间四月天,荆江美如画。
4月17日,长江豪华游轮“美维凯珍”号停靠荆州港,搭载名游客。“两岸满目苍翠,荆州变美了!”几年后重游古城,重庆游客唐女士发出惊叹。
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港登船,沿江考察两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
长江荆州段长约公里,河道蜿蜒蛇行,九曲回肠,名为荆江。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三年来,荆州干群牢记总书记嘱托,做足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实现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新画卷的历史性转变。
脏码头变成生态公园
4月19日的荆州港,江面船只穿梭,荆江大堤鲜花盛开,游人如织。
这里,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考察的第一站。年4月25日10时3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从宜昌乘车抵达荆州港码头,一下车就说:“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这是总书记对荆州的直观感受,也寄托着新的期待。
随后,总书记来到观景平台,眺望长江,不时询问有关荆州市和荆江情况。听说过去的棚户区已打造成荆江风情带,搬迁百姓都安置好了,总书记高兴地说:“老百姓有获得感就好。”
总书记站立江边,眺望四周,看到大堤边栽的树、种的花,环境非常美,频频点头。上船之前,总书记深情回望荆江大堤良久,方才登船。
如今,领略荆州最美四月天,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共识。
“今年将有10艘豪华游轮停靠荆州港,近3万名游客坐船来荆州旅游,观赏古城风光、体验荆楚文化。”湖北交投荆州港务集团董事长范礼建高兴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岸线移步换景,新绿喜人。从荆州长江大桥到柳林洲的6公里荆江大堤,到年已建成荆江风情带,为古城荆州增添新景。
65岁的田莹身穿红色舞服,和30多名妇女围成圈,快乐跳起广场舞。她们脚下,昔日脏乱差的洋码头,如今成为一个大公园。
离荆州港一公里的洋码头,明清时期码头密布、商贾云集。但由于缺乏管理,建筑混杂、污水横流,洋码头成了“龙须沟”。
长江大保护,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荆州市投资16.58亿元建设“洋码头”文创园,包括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游步道等,今年主体建成。漫步两公里,穿越年。洋码头最大亮点在于“整旧如旧”,保留“活力28”、英国棉花打包厂等历史建筑,展现荆州独特的码头、商埠文化。
从洋码头顺流而下,万寿塔公园、临江仙公园……荆江风情带上的颗颗明珠,绿意盎然。
每天清晨,林雅丽要花40多分钟巡查荆江大堤,往返2.4公里给大堤“美容”。她除了担任沙市区玉和坪社区主任,还是荆州长江岸线名管理员之一。“现在轻松多了,巡逻像散步。”望着风光旖旎的荆江风情带,她笑容可掬。在荆州,公里岸线管理已从“万人巡堤”到“万人护绿”。
荆州市委书记何光中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殷殷嘱托,在荆州已深入人心。共同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是荆州人的共识。今后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推动长江大保护。
总书记询问货船生活用水是否直排
江边是最美岸线,江中有绿色航道。
船行长江石首江面,一个巨大的绿洲映入眼帘。记者登上藕池口水道倒口窑心滩,惊动一群野鸭飞起。但见洲上野花遍地,芳草茵茵,一人高的芦苇随风摇曳,一群群黄牛、白羊低头吃草。
三年前,登上“长江壹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甲板,凭栏眺望。看到江面上过往的货船,他详细询问:“每天都是这样忙碌吗?晚上也通航吧?航道里危险的暗礁清除了没有?船上的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工作人员一一作答。
藕池口水道,就是总书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