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受损护栏基本修缮完毕百余件
楚天都市报记者卢成汉通讯员殷莉红高嫣嫕
5个多月前,一场车祸,将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武汉长江大桥撞损。
经历敲定维修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招投标、施工等过程,修复单位按文保部门的要求,用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做法,仅用3天时间,于10月14日,将撞损的12.88米的人行护栏,修缮完毕(只待雨后上漆)。
15日,武昌城管安全将撞损更换下来的护栏、护杆等百余件文物,交给江汉关博物馆馆藏。
该博物馆负责人称,这批文物,将局部进行恢复,然后在刚刚开展的《中国人的光荣》——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展出中展出。
长江大桥护栏凌晨被撞损
年5月6日凌晨,一辆外地牌照黑色小轿车,突然撞向武汉长江大桥护栏及电杆,撞断护栏后被悬空卡住。事故造成一人受伤。
“真的是心疼啊!”得知长江大桥被撞,武汉市文旅局文保处处长王更胜当天上午就赶到了现场,“它建成通车63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清点,撞损护栏长12.88米,撞损的文物有12根立柱、3块菱形祥云图案、3块长方形铸铁雕花、根护栏立杆及扶手横挡。
米的长江大桥,这种别具一格的雕花铸铁构件,在大桥两边,有50多种,图案中,有花鸟虫鱼,代表吉祥与丰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更让王更胜揪心的是,一块木棉花铸件,被撞至长江中,要想打捞起来,犹如大海捞针。重铸这块铸件,还原它的原貌,一时没底。
3D技术还原文物风貌
“因为撞损的护栏是文物,因此,如何修缮,十分慎重。”武昌城管设施科相关负责人说,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查勘,成立专班,对修复设计方案、材料、工艺进行多轮论证。
文物的修复还原,要本着“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原做法”的要求进行。
受损的护栏立柱、扶手、祥云图等规格统一,可以直接从大桥上取样复制还原。但这块遗失的木棉花铸铁雕花,让他们颇费心思。当大家准备找当年留下的图案与工艺资料时,因年代久远,加之多次搬家,没有找到参照图案及相关数据。
一次偶尔的机遇,王更胜从专家口中得知,大桥两侧的木棉雕花铸件是对称的,“可以通过复制进行还原。”
经过招投标,武汉市天时建筑有限公司承接修缮工作,该公司曾参与黄鹤楼、古琴台、昙华林等古建筑及文保修缮工程。
有了“原版”木棉雕花,技术人员将3D扫描仪搬到大桥另一侧,扫描出铸铁雕花的各项数据,再录入电脑、制模,用精密度高的蜡模制造工艺,从而制作出一块木棉花铸铁雕花构件。
15日,长江大桥上下着小雨,王更胜透过围挡看了看已装上的木棉雕花,连声说,“像、真像!”他告诉记者,雕花需要检测后再进行验收,这段护栏才能交付使用。
百余件物件被博物馆收藏
15日,在长江大桥受损人行道护栏修缮处,武昌城管修缮完毕后留存下来的护栏、护杆等将百余件文物,在江汉关博物馆专家与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轻搬轻放,运至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馆长单宏均告诉记者,这些文物经过处理后,将在该馆3楼正在展出的《中国人的光荣》——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展出中展出。
詹天佑没有修建过长江大桥,为何要在纪念他的展出中,展览长江大桥文物?
单宏均说,他曾经设想过,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通过长江大桥连通起来。如今,他的这一梦想由后人已经实现了,展出长江大桥文物,意义不一般。
王更胜说,武汉长江大桥还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到迈入小康,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希望人人都来爱护它,保护好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