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森雅桥梁混凝土防护工程鹦鹉洲长江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

01

大桥简介

鹦鹉洲长江大桥(YingwuzhouYangtzeRiver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为武汉二环线组成部分之一。

鹦鹉洲长江大桥于年8月26日动工兴建;于年12月16日完成主桥合拢工程;于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于年1月1日取消ETC收费,并拆除相关设施。

鹦鹉洲长江大桥西起江城大道,上跨长江水道,东至梅家山立交;线路全长3.42千米,主桥全长2.1千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总投资为50.29亿元人民币。

02

建筑设计

?整体布局

鹦鹉洲长江大桥分别由南、北、中三座桥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设计理念

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不足3千米处,又处于黄鹤楼的景观视线内,对于该桥的桥型设计,设计者放弃了斜拉桥这一选择,避免了近米高的桥塔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采用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方案,塔高适中,与武汉长江大桥景观相协调。主缆起伏的外形富有韵律美,桥塔稳重的气势与浩瀚的长江相呼应,三塔耸立,寓意武汉三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均衡蓬勃发展。

在鹦鹉洲长江大桥涂装色彩上,设计者为了追求更好的景观效果,对桥塔等各部位涂装了时尚的国际“橘”红色与钢板梁相协调,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体现亮化后的景观效果。

?设计特点

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边塔采用I形塔结构,桥塔横向均采用双柱式布置,塔柱之间设置横梁连接。中塔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下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塔柱采用纵向人字形钢塔柱,下塔柱与钢塔柱之间设置混凝土塔座;边塔采用混凝土结构,上、下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结构,下横梁两边塔柱外侧布置有宽2米的检修走道,下横梁顶面布置有支座垫石。

03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鹦鹉洲长江大桥的中塔设计为钢-混叠合塔,也是中国国内首次采用纵向人字形的钢-混叠合塔,该塔在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在于:

1、下塔柱为钢筋混凝土,需要解决塔柱根部与承台之间容易出现裂纹问题。

2、钢塔高度方向划分为15节,节段之间连接仅设置五处调整接头,其余节段之间为端面接触;钢塔节段吊装设计T3节段(人字形底部)、上衡量(分二节段吊装)两处合拢,因此钢塔线行难度大。

3、钢混结合段是钢塔将力传递给下塔柱和基础的关键受力部位;由于结合面倾斜度(14度)且结合面面积大(6.3米x6.3米),确保结合段密实、密贴是一大难点。

4、吊装时间正值高水位,受通航经高限制,吨年浮吊无法通过桥址附近的武汉长江大桥(设计通航净高18米),需要研究其他替代方案。

5、钢塔上横梁分两节吊装,采用无支架“悬臂”拼装方案,需要重点研究吊装顺序和合拢口间隙问题。

?科研成果

年QC成果三等奖。

?荣誉表彰

至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04

文化特色

?邮票

年8月,《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发行,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邮票第二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鹦鹉洲长江大桥为主题作为主图,向世人展示武汉建设成就。

05

价值意义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二环线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桥建成后,与武汉长江二桥形成新的城市内环线,把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的核心区都涵盖进来,实现三镇的均衡发展。(《铁道研究》评)

森雅新材与中航新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依托中航新材在桥梁防护、混凝土防护及钢结构防护等多种防腐领域的优势技术及产品,发挥各自优势,在国内国际防腐领域大展拳脚,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将民族品牌发扬光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