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座不给拍照的桥牺牲一个排,战士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人民的血汗史,这一寸寸土地、一点点进步,都是由人民的血汗浇灌出来的。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科技落后,造一座桥都离不开人民的血汗。

中国的陆地总面积有大约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许多壮观的大桥,如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还有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等。这些桥都可以拍照,但一座桥是国内曾经唯一一座全天候由武警把守且不允许拍照的桥,这座桥就是怒江大桥。

l修建大桥的原因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一路向南,途径云南省,流入缅甸,最终注入印度洋,流域面积覆盖西南。怒江流域,地势起伏巨大,大部分河段奔流于陡峭高山中,落差大,流势急,多为险滩瀑布,一般不利于人们居住。不过在怒江两侧依然有居民生活。怒江在崇山峻岭间,老百姓想要过个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旧中国忙于军阀混战,无暇顾及怒江的大桥修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怒江交通不便的情况,便利在这里居住生活的老百姓,我国便打算在怒江修建一座桥梁。

怒江大桥修建于年,全长米,宽15.8米。该桥是国道川藏线唯一能过大型车辆的桥梁,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战备通道。因此,怒江大桥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因而,怒江大桥建成后便由武警24小值守。除却怒江大桥的战略位十分重要,还有一点是这座桥的修建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引人泪下的故事。

l以生命筑桥

在国家确定要修建怒江大桥后,就开始寻找工程队,但由于建桥难度太大,没有工程队愿意修建怒江大桥,因此,怒江大桥是由18军负责修建的。

年年底,负责修建大桥的战士们抵达这里。架起这座桥梁需要战士们爬到海拔多米的高度,在零下39度的环境进行高难度施工。由于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战士们只能用先爬上山顶,再固定一条绳索作为软梯,战士们几乎每天都在冒着生命危险,上下攀爬。还要肩扛水泥等建桥材料,用最原始的施工工具修建大桥。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用最坚定的意志克服无比艰险的环境,一米一米推进怒江大桥。

在修建怒江大桥的过程中,有一名小战士由于过度疲劳,在作业过程中不小心掉到了水泥里,其他战士试过各种办法也没从水泥中救出他,最后将这名小战士的身躯与桥墩浇筑在了一起,永远地留在了怒江大桥下。在18军中还有有一个排,所有的战士都在建桥过程中牺牲了,只有排长一个人活着,在大桥完工之时,排长最终也纵身跃入了怒江。

18军的战士们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这座桥。后来每当有士兵经过怒江大桥时,都会向桥墩敬礼,以表达对这位战士,以及其他修建怒江大桥时牺牲的战士们的尊敬。

l结语

中国的辉煌正是由许许多多为国奉献的前辈、先烈缔造的,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时刻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珍惜当下,努力为祖国的建设再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