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带生长美好生活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鲁珊
天兴洲长江大桥与白沙洲长江大桥合抱为“武汉三环”。10年来,这条长91公里的环线,从布有垃圾场、尘灰地、民房工棚的城市边缘带,逐步生长为武汉市的生态绿屏、公园环带和美好生活带,这是一段绿水青山的养成史,也是武汉市在绿色发展上久久为功持续努力的一段缩影。
世纪之交的武汉三环地带,曾被老武汉人称为“堤外”。一百多年前张之洞在此修建张公堤作为防洪屏障,直到近年都被视为城市生活的尽头。在这条环带上,有金口垃圾处理场,有困扰附近居民的戴家湖垃圾山,有“天一黑就伸手不见五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写实。
城市的环线,不但应该是交通的闭环,也当成为生态的绿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盛放之环。年“三环”概念进入武汉城市总体规划,进入新世纪后不断提速。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现代化布局,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城市特色资源为基础,多样化打造城市品牌,建设“美丽武汉”,其中,“三环线”确定为打造成主城外围的绿色景观廊道和城市窗口地带。
10年的时间,是三环线生态带的建设和提升时间,也是市属各职能部门同心协力,逐步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冲破千难万阻,用创新解决问题,聚力画出“绿的同心圆”的过程。10年数易其稿,无数次柳暗花明,尝遍了各种办法,就是要让这条绿色飘带飘扬在城市外延。
其间,这条绿色的环带上诞生的3座公园,捧回两个联合国C40城市大奖,两个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年搞定30年沉积垃圾,在垃圾场上建起美丽如画的园博园;将粉煤灰填埋47年的武汉市戴家湖修葺一新变身公园,成为市民游玩的乐园;青山江滩实施海绵化改造,使“城市、江滩、堤防三位一体”成美景,从此防洪墙不再是城市与江滩的藩篱。这三次魔法般的改变令世人称奇。而曾经荒芜的武汉之东,随着城市发展崛起了一座光谷,如今已经是武汉最具活力的蓬勃之地。进入收官阶段的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是一座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世界级人居胜地。
作为武汉的绿色之环,三环线串起了一连串的“绿色珍珠”,91公里环带上,“生长”着45座生态公园,大多数都依山傍水而建,尤其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汤逊湖公园、黄家湖湿地公园等,既是武汉山水资源的骄傲,也是武汉最为宝贵和美丽的城市名片。
蓝天碧水,鲜花湿地,这些是最公平的公共品,也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如今,这条面积超过平方公里的绿色走廊,处处给游人留下赏玩空间。人们近悦远来,骑车慢跑,赏花看叶,在鸟语花香中尽享美好生活。城市绿化,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绿的同心圆,是建设一条生态绿化带的齐心协力,也是一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齐心协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