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日报荐文长江最宽处

王鸷翀

扬子江拐入南通段,便越走越宽,豁然开朗。狼山之南,到常熟之北,渺渺十八里水路,号称长江最宽处。

自北向南,看得见轮船,望不见彼岸。

只见悠悠江水,不见悠然虞山。

这一幕宽景,连同东西走向的长镜头,使得这一片江面无比宏阔,疑为海天一色。

她的宽境,宽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开朗的情怀。

她的襟怀确是宽容的,容得下泥沙俱下,才造成了沧海桑田。在江南,她孕育的一片片沙洲嬗变为一方方沃土,成就了常熟之地,天下粮仓,天堂苏杭。在江中,她积淀了东沙西沙长青沙,又把东西首尾相连,连结为“海上”瀛洲,琵琶大师沈肇州的《瀛洲古调》嘈嘈切切,至今余音绕梁。在江北,她与南黄海一见钟情,扶海洲、胡豆洲、南布洲、东洲、布洲五子登科,史称长江冲积沙,涨接为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盐民、渔民是最早的先民,囚徒流放于此,贬官放逐于此,移民拓荒于此,战争难民避难,高人隐士归隐……海纳百川之地灵,成就了包容会通之人杰。

她容得下东风西风,顺风逆风,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宰相肚里能撑船,容得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百里深水岸线上,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海工装备。比当年郑和下西洋更为壮观的远洋轮队出江入海,相当于四艘航母运力的四十万吨级铁砂船如期下水。全球一流的豪华邮轮如海岛冰轮,喷礴欲出。

她的宽容是宽泛的,却泛而不滥。无论多少泛泛之辈随波逐流,都从未动摇大江东流的信仰。她不厌其烦,无怨无悔地把无所适从又自以为是的泛泛们带上正道,汇入主流,百川归海。

然而,此处并非长江最宽处,至少现在不是。一千三百年前的江海门户,江北到江南,跨江百里。二三百年前,南通的海门先民仍将长江叫南海,海门山歌里唱着“南海观音住在南海南头头”,“南海”北头头的“海界”,即长江古堤,距江堤现址也不止十八里之遥。

能称为最宽处的还有“喇叭口”。喇叭口旧称料角嘴,大嘴一开,就一口衔住了崇明岛。她微唇轻启,在江左启吾东疆,给中国东海岸,给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带来新潮巨浪。在江右开启浦江申城,开放国际商埠,东方魔都由此肇始。料角嘴“口径”一百八十里,上嘴唇连着黄海,下嘴唇连着东海,一口“夸”两海,害不害厉,厉不厉害?

然而,我以为,此处依然不是长江最宽处。因为我们忽视了她的长度,尤其是她的长处。

长江自唐古拉山发源,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出发,奔流六千三百八十公里,流经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一江东流,分解出不计其数的支流、河流、细流,如七经八脉放射八省,一并馈赠了随心所欲的深潭、浅塘、湖泊,她流域面积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她哺育的子民占大半个中国,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粮棉故里……莫非长江流域,莫非江海交汇之处,莫非长江宽境之南北两岸。

长江之阔绰,在于她不计任何回报的慷慨与无私。她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几十万年来,与另一位叫黄河的母亲,喂养了不知几亿子子孙孙。长江之宽,宽就宽在大海一样的胸怀,母爱一样的博爱;宽就宽在,她与长同宽,流向哪里,就把好生之德带到哪里,把生机播撒到哪里,把生态之美植根于哪里。

在宋人齐鲁的《登狼山阁》里,此处“夜分惊日浴,潮落见鲸游”;在元人陈基的《游狼山寺》中,此处“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在唐代诗人骆宾王迁葬处,在“世界美术家”沈寿之墓地,在朝鲜诗人金沧江、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客终他乡处,在辛亥烈士白雅雨含笑九泉处……不同朝代、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文人雅士、志士仁人以德为邻,同归一处,背靠紫琅,面向大江,与草木同生,不与草木同腐。在张謇先生缔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独步江风之处,领悟以一省眼光办一县之事、以一国眼光办一省之事、以世界眼光办一国之事的大智大慧。在巨人玉树临风指点江山之处,在后人追寻前人足迹之处,置身于高处,往远处看,向宽处行。如果王安石旧地重游,当再叹“无边波浪拍天来”“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国维梦回故地,又该重温“此地果容成小隐,百年那厌读奇书”之惬意哉!

长江更宽处,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长三角龙头上海,带动近水楼台之北翼齐飞,南黄海的大通州湾,把洋口港、东灶港、吕四港三点并作一线,正在构建与上海港遥相呼应的新出海口。作为长三角强支点城市南通,大桥、隧道、高铁四通八达,新机场呼之欲出,“八龙过江”的格局,彻底改写着“南通南不通,长桥桥不长”的自嘲,形成与上海一小时通勤的“北上海”,与苏南称兄道弟的苏东。坐在面朝大江的苏东“坡”上,把酒临风,俯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抑或“站在桥上看风景”,已然从江北对江南的向往,化作南北对流中的惺惺相惜,彼此激赏!

长江更宽处,是流到哪里,就在哪里流金淌银的长江经济带。这条无与伦比的“宽带”联通长江流域十一省市各种资源要素,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大动脉,是汪洋大海中的佼佼弄潮儿,她联袂长三角一体化,联动一带一路,并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串联人类命运共同体,舞出地球上最靓丽的金飘带!

比江界更宽的是海界,比海界更宽的是世界。眼界宽于世界,思想界又宽于眼界。发现长江最宽处,在最宽处弥补狭窄,感念其宽慈,报之以宽德,告之以宽慰,是发现者对母亲河长江最长情的告白!

END

来源:中国副刊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0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