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新发现美画师丨桥都重庆,看白居寺
重庆有桥都之称。在众多跨江桥梁之中,白居寺长江大桥无疑是耀眼的明珠之一。年开始设计,今年1月竣工通车。它是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约多个日夜艰苦奋战。这座桥梁具有哪些特色,又有什么创新之处?日前,记者专访了重庆设计集团所属子企业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史建朋,为你一一解答。
设计难度超乎想象
白居寺大桥全长米,主跨米,为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该桥两座主塔高度均为米,相当于84层楼高。但这个世界第一的设计难度超乎想象。
史建朋介绍,白居寺大桥作为公轨两用斜拉桥,上层公路双向8车道、桥宽38米,下层仅通行约12.0m宽双向轨道,给斜拉桥设计增加了设计难度。为节省造价,满足桥梁受力和通行需求,设计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倒梯形三角桁主梁断面,下层桥面宽设计为19.2米,巧妙解决上下桥面宽度差异大难题及风-车-桥耦合振动等问题。
“白居寺长江大桥用钢量总重约4.4万吨,超过‘鸟巢’用钢量。”史建朋介绍,为使结构受力合理,且尽可能节约投资,设计需在有限时间内,对上千根杆件、块桥面板、百万套螺栓进行精细化设计,这也是设计的难点之一。
设计充分展现“生命之源”
“大桥设计时考虑了与重庆山水城市文化内涵的结合。”史建朋说,桥梁的高塔是优美的曲线,像一颗美丽的水滴,寓意“生命之源”。
白居寺大桥设计融合了重庆的水元素,“滴水成江”象征“凝聚力量、富民兴渝”的奋斗精神。水,是山城重庆的灵魂,同时也孕育了千年传承的巴渝文明。所以将大桥桥塔与水滴元素的完美融合,是重庆传统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的演绎,是对重庆水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也是建筑与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创新。
白居寺长江大桥的最大亮点,就是将大体量的主梁和桥塔建筑物,通过充满人文和地域特色的水滴桥型方案表现出来,给人带来的不是厚重和压迫感,而是一种唯美感觉。这也是设计团队一直以来的心愿,让桥梁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
由于其设计精巧,其背后是庞大的力学计算分析。史建朋说,在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能够将概念设计变为现实,必须经过大量的对比和计算,让其受力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经济性,“那段时间,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很值得。”史建朋说,大学学的就是桥梁专业,对于造桥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这是他参与设计的第二座跨江大桥,也是参与最深入的一次。采访中,每当谈到桥,他难掩激动和兴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上游新闻记者李析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