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ldquo滴水不漏rdquo
4月7日,随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刀盘破土而出,标志着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所属隧道局承建的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盾构隧道胜利贯通,至此,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实现双线贯通。建设期间,隧道局项目团队创造了江底盾构施工“滴水不漏”的先例,达到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最高水平。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全长约5.7公里,是全国首例超大直径盾构穿越断层、岩溶地层的过江通道,被钱七虎等院士和业内专家认为是目前国内在建穿越长江最为复杂、最困难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其中,盾构隧道段全长米,分为左线(北段)、右线(南段)掘进施工。
隧道局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A3标项目负责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盾构隧道施工,采用国内首台拥有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振兴号”掘进施工,自八卦洲始发井始发,穿越长江后,于江南接收井接收。据悉,超大直径盾构机曾一度遭遇“卡脖子”困境。国产“振兴号”助力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盾构隧道安全贯通,标志着多项国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盾构掘进中穿越砂层、上软下硬、全断面岩层、破碎带、岩溶区等复杂地层,施工风险极高,隧道最大水压高达0.79兆帕,对盾构机密封系统及机体的耐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交一公局集团组建精兵强将,隧道局项目团队攻克重重难关,筑就了一条不渗不漏的品质隧道,成就了一段施工传奇。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通车后,将进一步畅通长江两岸区域联系,提升南京市交通路网区域枢纽功能,为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江北新区建设、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发挥重要带动作用。潜龙穿江,大国重器惊艳世界
隧道局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A3标项目采用由中交自主制造、隧道局监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施工,刀盘直径达15.03米,可满足地质条件包含石英含量极高的砂卵石、强度达兆帕的岩层、黏土的复合地层长江隧道的施工要求,是专门为南京和燕路项目量身定做的“大国重器”。
“振兴号”盾构机与进口盾构机有什么不同呢?
“振兴号”盾构机在功能设计、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自主创新,刀盘冲洗能力更强劲,管片运输方式更新颖,运输效率较进口盾构机更高。不止于此,项目团队在盾构机“心脏”主驱动上也做足了文章,创新通过球角轴承保证主驱动在江底复杂施工环境下,除伸缩功能外还能进行摆动,有效增强了盾构机的适应能力。经检验,盾构机经过长达米的砂层掘进才进行首次常压换刀,仅这一项技术,已经实现显著超越。
攻坚克难,筑就不渗不漏品质隧道
穿越岩溶区是南京和燕路项目建设期间最难啃的“硬骨头”。岩溶区位于幕府山到燕子矶一带,一个个溶洞分布在地下,还有大量溶蚀裂隙,有的直径达到数米,盾构机进入这片区域,就像在钻一个“蜂窝”。因为大量孔洞的存在,盾构机如果贸然穿越,易发生磕头、沉降等风险。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团队在盾构机中配置了超前注浆、超前钻探系统,可提前对地层进行探测,对问题区域提前注浆加固处理,降低盾构施工风险,同时仔细分析各种风险,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验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操作参数,精细谨慎地控制系统,紧密有序地衔接各道工序,最终成功穿越隧道施工最困难的岩溶区。
渗水现象一直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不仅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同时也会加大施工成本,处置不当时还会影响到隧道运营期的安全。
为解决这一难题,隧道局技术团队开展头脑风暴,基于人潜水时需要佩戴铅块来实现下沉这一现象,大胆提出给盾构机增加压重平台以抵消管片上浮力的设想。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将压重平台重量设置在吨,在不影响正常掘进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管片上浮,同时配合持续优化推进参数及同步注浆配合比,严抓管片制作、防水材料选型粘贴、管片拼装等关键施工流程,形成系列标准化施工工艺,最终将隧道管片最大上浮量控制在3厘米内,实现了在长江江底盾构施工“滴水不漏”的先例。
来源|隧道局
供稿|宋佳林隆柴全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百家讲砼
第一期第5节:UHPC有什么用?
中建产研院:山东聊城徒骇河大桥完成UHPC钢桥面铺装施工
综述年工业固废及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政策精神
关于征集团体标准《3D打印混凝土预混料》参编单位的函
征集《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既有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参编单位
征集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标准《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墙技术规范》参编单位
征集《超高性能混凝土用减水剂技术要求》参编单位
行业会展延期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