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经5年,在上海建了条超级大桥,难度
此前,中国历经5年,又完成一项世界级工程,在上海建造了一条超级大桥,但有网友表示疑惑,所谓难度巨大是难在哪些方面呢?也有网友想知道,这座设计十分大胆的超级大桥,在建造和设计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最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被誉为长江门户第一桥的上海长江大桥,是中国上海市崇明区境内的跨海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之上,是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年12月28日动工,年10月31日通车运营,共用时5年,线路全长16.63千米,跨江正桥长9.97千米。
图为施工现场虽然看上去气势磅礴,令人赞叹不已,但大桥修建时的难度,却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上海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水文气象条件很差,与之相伴的,也大大提高了施工难度,因为地处海边,这里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不仅如此,在日常修建过程中,风浪对日常施工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因为自然环境干扰,施工中有所误差,那么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将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大桥必须得建,那该怎么办呢?此时,负责建设大桥的施工人员开创性的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将墩身,相梁等大型构件,先在陆地上完成生产,再到水上拼装,完成整个施工过程,而不是一直在水上作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海况和天气等自然环境,对施工所造成的的不利影响,同时,在陆地上预制也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大桥的各个部位可以同步进行,不用紧迫的赶着进度,同时也可以使桥墩的数量减少,即降低了成本,又使得大桥在设计上更具有美感。
除去施工外,水上搬运也是一个极大的难点,上海长江大桥主塔在设计上为人字形,其主塔高达米,与之相匹配的是长达米的全漂浮体系钢镶梁,而一块长米的钢镶梁重量为吨,还要将其从90海里外的制作地搬运过来,然后,准确地架设到长江大桥的桥墩上,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图为搬运现场克服了搬运的难题后,长江大桥在建设上还有一项新的突破,大桥在与崇启高速的连接处有一段长达4.46公里的地面道路,大概需要60万立方的土来为道路筑基,但是对于沿海的城市而言,土资源匮乏,是没有足够的土去为道路筑基的,正当大家愁眉不展,此时,细沙筑路的点子令人拍案叫绝,但在实际应用上,发现沙子的粘合度不够,不能作为筑基材料使用,所以,技术人员在正式铺设前,进行了三个月的试验,在细沙里添加不同的混合材料,并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方法,最终,掌握了填沙铺路的最佳压实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这份大胆的想法,艰难的试验,使得千百年来被人遗忘的细沙,在这段4.46公里的道路上,绽放光芒,这也为未来中国大规模使用细沙筑路开创了先河,对沿海城市修桥铺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为梁板铺设在建桥时,大桥采用了S型的线性布置,这种设计一方面使得大桥造型优美,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桥下水流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满足对环保的需求,此外长江大桥与周边自然生态的融合,不仅满足了千百年来上海人跨越长江到达彼岸的愿景,也使得这里,被誉为上海城市的后花园,来到这里,看不到高楼林立,看不到市井喧闹,有的是一片湛蓝的天空,一面平静的海水,如此安详,宁静,正是天人合一,中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保护,造就了如今的美好,这也证明,今后中国必将更加的繁荣昌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