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斯人大桥焊将王中美愿

中新社北京7月21日电题:大桥“焊将”王中美:愿为“长虹”作“织女”

作者刘文文

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左手持电焊面罩,右手持焊枪,不论寒冬或是酷暑,周遭尽是火花、噪音、粉尘……

这就是中国桥梁电焊工王中美的工作写照。作为中国中铁工匠技师、中铁工业九桥公司首席电焊工,王中美从事桥梁电焊工作已有21年,是中国桥梁战线第一支“女子电焊突击队”的领头人。

图为7月4日,王中美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桥梁电焊是什么?随着近年来中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桥梁建设不断取得突破,中国的桥梁更美了、更长了、更宽了,桥墩之间的跨度也更大了。这种大跨度的桥就是钢结构桥,而其能够实现“千米大跨越”,正是凭借桥梁电焊工们极为复杂的钢梁焊接工序。

王中美介绍,焊接是钢桥梁的关键,以前的桥最早是用栓接技术,就是将连接处用螺栓拧起来;后来有了栓焊结合技术,就是一半螺栓一半焊接。而现在的桥梁,更多采用的是全焊结构,所有连接处都需要焊接相连。这在焊接质量、工艺性能等方面对焊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为7月4日,王中美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因为每座桥梁设计方案不同,使用的钢材不同,桥梁的焊接方法要求也不同。每一次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她说。

为此,王中美主动攻关重点难点项目,多次申请参与跨国项目。经过不断地锤炼与钻研,王中美的焊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世界电焊标准和技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先后参建完成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50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钢结构焊接试验和制造任务。

其间,她突破固有经验和传统,对焊接技法和焊接工艺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她探索出来的“王中美焊接工法”,攻克三代高强度高性能桥梁钢焊接技术难题,使焊接效率和精准率大大提高。她参与研制的架桥机、提梁机等一批世界级施工“神器”,为中国屡次夺得国际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

图为7月4日,王中美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如今,王中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桥织女”,在她的飞花焰火下,条条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

王中美说:“焊缝是桥梁的生命。我们不只在电焊,而是通过‘织’补千‘丝’万‘缝’,捍卫一座大桥的生命。”

目前,中国的公路桥、铁路桥加起来已超百万座,中国正从桥梁建设大国向世界建桥强国加速迈进。

“每当看到经自己亲手焊接的钢梁横跨在祖国的江河湖海、崇山峻岭,看到因为桥梁建设为交通提速提效时,心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王中美说。(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3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