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三代养桥人接力守护,武汉长江大桥依

极目新闻记者潘锡珩

视频剪辑潘锡珩

通讯员王强叶洋赵福武

00:23

10月14日中午,武汉桥工段大桥车间的工人们,穿着橙黄色的马甲,正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进行刷漆、涂字作业。15日,这座大桥迎来她65岁的生日。

65年来,几乎每天大桥上都有“黄马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精心养护维修,倾力守护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安全与畅通。三代守桥人悄然老去,但他们守护的大桥依然年轻。

生日前一天为大桥涂漆“美颜”

“数字摆正一点,要放在正中间才好看。”14日中午1时30分许,极目新闻记者从汉阳桥头来到武汉长江大桥铁路层。沿着一侧的木质栈道行至桥梁中部看到,铁丝网内,几位穿着橙黄色施工马甲的养护工人,拿着数字牌、提着油漆桶正在忙碌。

铁轨两旁的钢梁上,约2米多高的位置已经刷着一块白色底漆,工人师傅拿着数字牌,站在凳子上,用刷子蘸着红油漆小心翼翼地涂字。、……白底红字十分鲜艳醒目。

桥梁工人正在进行涂刷养护(来源:潘锡珩摄)

刷完编号,另一位工人师傅拿着刷子仔细给铆钉涂上银灰色油漆,再用滚刷将平整处也均匀地涂刷一遍。放眼望去,涂刷完毕的钢结构泛着柔和的“工业灰”光芒。

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大桥工区工长、高级技师李志国告诉记者,红色的数字是钢梁编号,每年都会重新涂刷一次,保证清晰可辨。“这些养护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做,就是为了让大桥拥有最健康年轻的状态,让大桥看上去始终干净漂亮。”

据介绍,当天中午12时40分到14时40分,2个小时内长江大桥上没有列车通过,养护工人正是利用这个天窗点,对铁路桥层的钢结构进行涂刷养护作业。“明天就是大桥65岁生日了,我们提前给它‘美颜’庆祝生日!”养护工人们说道。

运输淡季时大桥进行集中维修

今天(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65周年。年10月15日,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通车后,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合并成京广线。此后每一天,大桥上都穿梭着南来北往的客货列车。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每年运输淡季,铁路部门均会组织施工人员对线路进行集中大整修,全面消除线路病害,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有效改善旅客乘车体验。

据了解,每年大桥集中大修作业的时间为天,每天施工的“天窗点”也是2小时,需要工人们精心安排、提高效率,不能影响列车的正常通行。

大到更换桥枕和护木、打磨线路和道岔、钢梁油漆喷砂除锈,小到更换扣件、螺栓等零件,一项项任务都需要不折不扣完成,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大桥强身健体,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李志国打趣道:“我们这群人就是大桥的‘专职保姆’,精心守护着她的每一寸钢筋铁骨。”

三代桥梁工人守护万里长江第一桥

65载寒来暑往,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依旧年轻。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一代代养桥人始终秉承“人在桥上、桥在心中”的大桥精神,精心养护维修,倾力守护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安全与畅通。

今年43岁的黄志国,是武汉长江大桥第三代养桥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养护大桥的桥梁工人。黄志国继承了养桥人的光荣传统,勤学苦练,业务水平不断提升,除锈、涂漆、打磨等桥梁工技术样样在行,尤其擅长“钢梁喷漆”,被誉为车间的“土专家”。

张志高也是“桥三代”,他是武汉桥工段上下闻名的民间发明家。大到钢梁走行架整体转移,小到电动套丝,他和团队成员先后自行研制了10余项新工艺。不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使万里长江第一桥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正是有了三代养桥人的奉献,武汉长江大桥历经65年风霜依然身强体壮,其养护水平也位居全国铁路系统前列。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