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山放牛,发现巨大洞穴,揭开了中国最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559390.html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湖南省临湘县的公安局民警,发现了一件令人有些疑惑的事情,那就是县里的几个废品回收站,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同时收到了许多钢铁废品。

这个在茶余饭后了解到的小消息,原本并没有引起民警们的注意,然而随着废品站收购的钢铁越多,这件事儿,在民警们的心中便越不对劲了。

在察觉到事情有异之时,派出所立刻开会分析,觉得这些钢铁很有可能是被偷盗后到外地抛售的。

上世纪80年代的公安干警

如此大的量,那么作案团伙的人数一定很多,他们偷盗的钢铁也很有可能是国家资源,这件事不容小觑,临湘县的公安干警立刻行动,到各个收费站蹲点调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民警们发现,这伙盗贼在临湘县已经出售了价值万的钢材。在那个年代的万,可想而知这有多么的惊人。

而不久之后,新的线索传来,售卖钢铁的人员竟然就是临湘本地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们。

上世纪80年代的公安干警

这一下子,民警们都惊讶了,临湘县地处湖南省东北端,与湖北相接,因坐落于滨湘水与长江会合之处,素有“湘北门户”的称号。

这里风景秀丽,山水如画,久历千年之发展,拥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不过,临湘的工业能力在当时发展得并不强,冶铁、炼钢的厂子一年的产量也并没有太多。

在那个时候,好钢都会用在刀刃上,根本不会流入废品回收站。那么,这些钢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世纪80年代的临湘

在经过深入调查之后,一项巨大的绝密军事工程,浮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根据当地百姓所言,其实在临湘附近,有一个废弃的绝密地下工程,它规模之宏大亘古未有,万的钢铁设施在这个工程里,只是冰山一角。

而它的发现,还要归功于一位放牛的老农。

上世纪八十年代,附近一位老农上山放牛,结果牛突然走丢了,急坏了的老农四处寻找却只听见牛的叫声,不看见牛影。

他顺着牛的叫声找到了这处洞穴,一眼望去,这次洞穴却是深不可测,看起来也不像是天然形成的。

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他找来了绳索,准备下到洞穴底部一探究竟。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洞穴的深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的想象,四处分布的天井足足有八十多米高。

他继续顺着洞穴往里走,发现里面的道路四通八达,就像是一座地下迷宫,里面还有一些遗弃的建筑用品。很明显,这是一个人为开凿的洞穴。

“超级洞穴”的消息不胫而走,可当地没有一个人对这个洞穴有印象。

消息传开后,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藏宝洞,带来了大量人员和装备准备一探究竟。进入洞穴后的他们也被眼前的这所巨大洞穴惊呆了。

里面的空间巨大无比,大洞穴和小洞穴四处交错,还分布着大量的钢材和其他建筑用品,不明白洞穴用途的他们见财起意,盗走了洞内的大量钢材。

直到公安部门知道后迅速介入此次事件,偷盗行为才得以制止。

这件事后,政府开始了解这项工程,并着手对这个人工洞穴进行保护。

不过,这个洞穴何时修建的?何人修建的?用途是什么的三个问题,一直围绕在当地人的心中。

当时采访的记者了解到,洞穴周围原本是没有人居住的,附近的居民基本都是后面迁徙到这里的,所以当地人没有人能说出这个洞穴的来源。

如果不是放牛老农偶然发现它,也不知道它还要沉睡多少年。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不仅当地的民众对这个洞穴毫不知情,当地的政府对此居然也一无所知,他们对这个洞穴的了解居然还是从钢材盗窃开始的。

不过当地一位年长的矿长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在六十年代这里来了很多外地人,向他们借用了一些开凿和爆破工具。然而他们之间的接触也仅仅局限于此,以后再也没有更多的接触了。

洞穴暴露不久之后,专家们考察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了这个洞穴的来源。此项工程名为“”,于年国防部牵头建造。

“工程”的签发人应当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工程的具体操作人员则是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

林彪元帅

令人不解的是,工程量如此巨大的一处洞穴在当地居然无一人知晓,政府对此居然也毫不知情,那这所洞穴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也再一次浮现了出来。

据已经解密的资料显示,这处洞穴于年开始建造,从项目的确立到工程的建造,整个过程都是在绝密的情况下实施的,施工人员也都是从外地调来的,所以当地人对此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

“”工程距离如今的临湘市仅仅十五公里,驱车的话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可想而知当时工程的选址一定考虑到了临湘市特殊的战略位置。

洞口原本是被一块巨大纱布所遮盖的,“”是我国目前探明的最大人造军事用途洞穴。为了建造此项工程,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挖出了一个地下城堡。

工程的主体是由一条长十七千米的洞穴构成,分为上、中、下三层,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整个洞穴的温度也常年保持在十八摄氏度左右。

洞穴内部十分的宽阔,宽处可以直接通火车,窄一点的地方也可以供汽车直接通行,这些相互连接的洞穴构成了里面的交通网,四通八达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地下长城”。

整个工程有主洞口和侧洞,主洞最为宽阔,可以供四辆辆卡车并行,洞穴内部也十分宽阔高大,有会议室、指挥室等厅室。

除此之外,在整个山体中还分布着大大小小25个厅室,许多厅室足有好几百平方米。

室内的布局也十分的讲究,这些厅室不仅可以存储粮食和物品,也可以容纳大量的武器装备,战时还可以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指挥中心。

除了25个大小厅室外,里面还分布着17个形状像导弹的天井,这些天井高达80多米,从洞穴内部向上一眼望去,便是蔚蓝的天空,同时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当初在“”工程中有过驻守任务的老人曾忠明,向采访他的记者透露,“”工程当时动用了大量的外地工程兵,这些人所接到的命令在当时都是属于最高机密。

他们在矿区小站附近集合,然后在夜晚悄无声息地进入施工地点。

这项工程从年开始实施,前后持续了八年时间,当地原本有少量的居民,在迁出后整个山体附近都被部队封锁了起来。

八年时间内,许多工程兵知道自己在为祖国建设做事,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何事,在什么地方做事。可想而知这项工程在当年的保密程度之高。

那么这么大的工程修建起来又有何用处呢?

有人认为这是修建的一个导弹基地,因为那些高达八十米的天井看起来像是用来发射导弹的。

也有的人认为这里是一个炼油厂或储油厂,因为洞穴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储油罐。

据部分知情人的讲解和一些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工程应该作为一个用来储存油品的工程可信度更高一点。

与之相符的是,整个洞内洞口不仅分布着大量的储油罐和油桶,而且还有一条大油管与外界相连,由此可见,这里面一定与“油”密切相关。

时间一直来到了现在,随着越来越出名,它背后的故事,也就越来越清晰了。

当年,石油工业部按照“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战略,紧急部署了三线建设战备物资储存任务。

抚顺作为我国早期的石油工业基地代表,向全国紧急派出了代号为“”、“”、“”、“”四支“非金属地下储油罐专业生产队”,也就是石油部队。

这四支部队分别去了临湘、汉中、洛阳、广西。

当时,来到“”工程建设的里面有很多的东北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全国的三线建设很多都是从抽调东北的建设力量。

特别是年以后的三线建设单位,都是人走家搬,每个建设单位医院,每个建设者的家属也随同队伍一起行动。

整个建设队伍中一大半都是来自东北,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你好,李焕英》里面大部分人都说东北话的原因了。

随着工程的逐步进展,大批从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汇聚到了这里,他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建设的工程是做什么的,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搞建设,只知道自己的单位代号为“”。

“”这个生产队的前线指挥部,就设立在湖南岳阳临湘县,也就是如今的临湘市。

当时的开凿洞穴的指挥叫李宝山,是部队转业的干部,在部分建设工人的印象中,李宝山总是和工人一起搞建设,一起打石头。

年,“”作为我国首个试点,开始招收石油建设者的子女作为学徒。

当时石油建设一线报道的有近人,最小的年龄只有12岁,很多年龄不够的为了加入石油建设的队伍,便悄悄在老家户口上改了年龄。

年,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聚集到了这里,不同地区的人,不同习俗的人,汇聚在这个大家庭里,组成了上个世纪我国特有的石油建设队伍。

年6月,“”和大庆炼建合并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化工生产管理局五七总队。

那个时候许多工程都是在荒山野岭,在工程施工前期,建设者都是住在席棚子里。不仅人员众多,而且环境极差。

那个时候,工程建设就和打仗一样重要,所有人都必须抓紧每一个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建设,许多石油人一辈子就只和石油打了交到。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正是这样一批批远离家乡的工程人为祖国的国防和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带着自己的家庭跟随建设队伍的脚步四处奔波。

“”工程是为了当时的国家安全修建的战备炼油工程,同时为了保障工程安全,在这里配备了相应的导弹装置。

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这项工程从确立到实施都是作为国家的最高机密。所以只有直接参与此项工程的人才可能有稍许了解。

那又是为何将如此巨大的一项功臣废弃,让他成为一项烂尾工程呢?

洞穴内部

当时将一座炼油厂修在洞中,也是出于保护它的安全考虑,可在实际上,大量重型设备在洞内施工,洞穴随时有塌方的可能。

而且炼油的过程会有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属于“高危易爆”的,在这种闭塞的环境下,里面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一旦发生泄漏和爆炸事故,那将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后来,有专家指出:“把一座炼油厂修在洞里,如此巨洞随时都可能不同程度地产生塌方;炼油本身也要产生大量高热有毒气体,排放困难,洞内通风无法保障,在洞里稍有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或许也有这些原因,使得这处军事工程最终被叫停。

在停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家全新的炼油厂诞生了,它就是中石化长岭分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长岭炼油厂。

无论最终是何种原因,长岭炼油厂的成立肯定和“”工程停工有着巨大关系。

“”工程的一名工作人员曾忠明还讲了一个细节,一位参与过此项工程建设的老兵曾来这里参观,看到洞穴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曾参与建设的工程,但当初对工程建设的目的和工程建设的地址,自己却一无所知。

这位老兵曾一度在“”工程附近寻找一块墓碑,他说当年一位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因病去世埋在了附近,可现在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最后,老兵失落中感慨到:“时间太长了,那段岁月和记忆,可能会永远埋在地下!”

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出于国际国内局势考虑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工程,如今很多都已解密,透过这些工程,让我们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的辉煌。

除了“”工程外,还有像重庆市涪陵区的“”地下核工程和哈尔滨的“”工程等,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之下,渐渐地浮现在了大众的眼前。

年,一支神秘的部队秘密进驻涪陵深山,开始了“”工程的建设。

在这里所建造的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年停建时,该项目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

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工洞体紧靠乌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隐匿着工程浩大的地下核工厂。

但从外貌看,除笔直高大的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工程的突然终止也让它成为了一个军事烂尾工程。

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地下巨型核军工洞重见世人。如今,同“”工程一样,“”地下核工程也已经作为景区对外开放。

而哈尔滨的“”工程不仅顺利的完成了工程的建设,而且还是那个年代人民奋斗团结精神的代表。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东北重要城市秘密挖掘战备地道。因与年8月1日开始筹建,哈尔滨的地道工程被称作“”。

这个工程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工程的大部分人力和财力均来自于人民义务贡献。

从年到年,历经五年时间,地道顺利竣工。

“”工程深达地下16米至24米,使用铁路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采用“马蹄形”形式,隧道按北京地铁1号线设计标准。

历经5年的奋战,“”工程顺利完工,地道全长10.1公里。从东大直街至进乡街主干道内,贯穿了当时哈尔滨的主要街道。修建了烟厂、哈电影院、铁路局、西大桥、和兴路等5个3跨、双跨地铁车站,并建有两个变电所。

“”工程,是一个义务大献工的典型范例。当时省财政当时只能拿出多万元投入工程,其他都靠大家共同捐助。

可以说,这是一个体现哈尔滨人奋斗、团结、进取精神的标志物。

这些一系列秘密的工程代表了那个年代工程人的智慧和为了祖国可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工程的解密不仅让它们可以重见天日,更让我们先辈的为了祖国建设的工程人精神可以再次照耀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