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有多远

宜昌市枝城港铁水联运码头,建设工人正在搭建钢联撑。

年,宜昌被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年12月21日,宜昌入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年,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和湖北“打造新时代‘祖国立交桥’”工作要求,宜昌提出了全市交通畅咽喉、强枢纽战略……

如今,宜昌离被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过去整整5年,离入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3年有余,当下,宜昌立体交通取得哪些长足的发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未来还有哪些规划?宜昌离真正的国家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有多远?

立体交通筋骨是宜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争当龙头”的大底盘、发动机。4月1日,宜昌市委组织召开了宜昌市交通“壮筋骨”会议,宜昌市“四大家”领导及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就当前立体交通现状、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交流发言,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未来3年

交通建设将进入爆发期

会议中,公布了宜昌市交通年工作安排及“壮筋骨”五年奋斗目标。

年,宜昌交通的“前期攻坚年”,投资目标亿元。后三年,将是综合交通全面开工期、建设爆发期、形象凸显期,年投资目标将逼近亿元。

铁路“建成1条、续建4条、力争开工1条”:郑万高铁兴山段5月建成通车,目前,线路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站房装饰装修正在加紧收尾。续建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江南翻坝铁路、当远铁路。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

高速公路“续建2路、开工4路、推进5路”:呼北高速公路鄂湘界段、宜来高速加快推进桥;一季度开工当枝松高速公路,力争三季度开工襄宜高速、十宜高速兴长段,年底开工城西高速;全力加快红花套过江通道(猇亭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十宜高速兴山段、十宜高速长阳至五峰段、宜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过江通道“开工3座、推进3座”:确保当枝松高速百里洲长江大桥开工,力争十宜高速沙镇溪长江大桥、城西高速南津关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猇亭(红花套)、枝城和东艳路过江通道前期工作。

普通公路新建公里:三廊九环“美丽宜道”基本建成“一廊三环”(即G原野生态廊道和屈原故里求索环线、三国故地诗画环线、百里洲亲水竞技环线),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宜荆荆恩”交通“硬联通”项目确保全部开工:加快推进12条公里“宜荆荆恩”城市群断头路、瓶颈路建设,确保“今年全开工,三年全打通”。

港站枢纽全方位提速:加快推进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确保机场整体工程年底前全面竣工。加快建设宜昌北站,建成兴山公铁换乘站、五峰、长阳客运站。加快建设枝城港铁水联运码头,建成白洋港二期,加快推进江南油品管道码头、清江旅游航道前期工作。

据了解,“壮筋骨”五年谋划实施个综合交通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公路水路亿元,铁路亿元,航空48亿元,管道77亿元,物流站场亿元。五年确保完成亿元,力争突破亿元。

优势与劣势

铁路成为宜昌发展短板

展望未来,通过五年攻坚,宜昌交通体量和密度将大幅跃升,有力支撑宜昌担当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龙头”和“宜荆荆恩”城市群“群主”地位,但与襄阳、洛阳比较,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劣势。

与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襄阳、洛阳比较。到年宜昌将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公里,高于襄阳近公里、洛阳近公里,密度达到5.7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襄阳、低于洛阳。到年宜昌将建成铁路公里,比襄阳少建公里,比洛阳多建公里左右,但其每百平方公里的建设密度,远低于襄阳和洛阳,也就是说宜昌离铁路枢纽还有一定差距。

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到年宜昌高速公路里程将占全省15%,较年底增长5个百分点,新增规模占全省61.3%,密度远高于全省。到年宜昌铁路里程将占全省10%,与年底基本持平,新增规模占全省9.3%,密度略低于全省。

与“宜荆荆恩”城市比较,到年宜昌高速公路将占城市群35.7%,较年底增长5个百分点,比重最大,通车数第一。到年宜昌铁路将占城市群32.5%,较年底减少3个百分点,通车数第二,次于荆门。

铁路一直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地方经济的一张晴雨表。单从既定的铁路指标来看,即使5年后,宜昌铁路建设密度仍与洛阳、襄阳等城市存在一定距离,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实现既定目标

还需从诸多方面发力

通过比较发现,宜昌的交通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还是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宜昌也有自身先天的优势,如万里长江穿城而过,这是其它内陆城市所没有的。另外,三峡、葛洲坝均处于宜昌境内,这也是宜昌所独有的优势。“十四五”期间,在推进建设长江咽喉枢纽,强健立体交通筋骨中,宜昌该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又该如何扬长避短?为此,宜昌市制定了详细的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铁路:建强铁路主动脉:继续稳步推进郑万高铁兴山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建设,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推动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开工建设;研究推动“江铁海”中西部联运新通道规划及焦柳铁路全线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宜昌东至枝江市域(郊)铁路。

公路:新改建一、二级公路0公里以上。建成“三廊九环”美丽宜道公里。优化“十线三环”蛛网式高速路网布局,架构“中心成环、区域成网、跨江联通、周边多向放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打通“宜荆荆恩”城市群断头路、瓶颈路。

水运:到年,新建泊位22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万吨/年,实现港口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双亿吨目标,新增高等级航道公里。有序推进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提升长江干线宜昌段通航能力;加快白洋、茅坪、江南油品管道翻坝等码头建设,打造翻坝转运港;加快推进江南翻坝铁路、白洋疏港铁路等项目与港口码头互联互通,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区水铁联运体系配套,打造多式联运港。

航空:架构航空大走廊。力争至“十四五”末期,实现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年出入境旅客达1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3万吨,初步建成区域性航空旅游中心、区域性快速货运中心。航线方面:力争年,国内通航城市达到60个,开通国内航线约70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初步形成“欧亚直达”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航空物流:加快三峡机场与铁公水及口岸等物流快速通道建设,大力推进空铁联运服务体系,引进培育空铁联运服务企业。推进全货机定期航班落地,打通国际航空物流通道。

物流新体系:“十四五”期间,全程铁水联运集装箱年均增速超10%。新开辟5条以上国际物流线路。建成5-10个冷链物流基地,年交易额亿元物流园区达到5个以上。全面推动粮油食品、特色农品、冷链物流、商品汽车、化工产品、甩挂运输、能源产品、建筑材料、矿山产品、木材棉花等10大中转业务发展。打造5条以上以宜昌为节点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特色品牌线路,实现宜昌与其他城市间的物流体系联通。建立“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营体系,充分发挥宜昌“黄金十字”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白洋-秭归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

为宜昌加快产业兴城、推动能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未来五年,宜昌将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全市“六城五中心”目标定位,按照补短板、优网络、促融合、提效能的思路,强化交通“硬联通”,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提升运输服务水平,高质量建设三峡咽喉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湖北日报记者谭廷)

湖北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