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踏上了从北京到广州的京广铁
不论你是翩翩少年,还是活力飞扬的正青春,不论你是成熟稳重又有些油腻的中年大叔,还是耄耋老者,都会走进或正经历或曾经有过青春。
开篇之首,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青春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我的青春一直是在路上,今天我想回顾一下我那已远逝的青春。
所以这个系列就取名为“行走的青春”,我将以时间为轴,记录下我的青春之路,那些曾留下我青春足印的城市,讲述那每一座城的风情与故事,以此祭奠我的青春,我希望看了我文章的并也有同样想法的朋友与我联系,讲出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出发。
年12月,我登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当时的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谁要是去了一趟广州牛B的不得了,哪怕是收到亲戚或朋友从广州带来的小礼物也是件在小朋友中显摆的资本。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物资还是非常的匮乏,从最早的港衫到后来的日本旧件,这都是当时年轻人追捧的抢手货,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时尚青年哪一个没穿过港衫?哪一个没买过日本旧西服呢?而这些货源都是来自广州。
而如今我也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
从北京到广州全程运行近40个小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这么久的火车。
到北京后需要转签,结果没签到卧铺,只好坐硬座了。
硬座车厢里挤满了人,连过道上都是人。我还是有点太确幸,我还有个座位可以坐。
后来才发现,这坐40个小时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到深夜。
第一个晚上还好,挺过来了,第二个晚上说什么都挺不住了,看到很多人都钻到座席下面睡觉,我也学着钻了进去,可空间太小了,身都翻不过来,整个人喘不上气来,心里发慌,不到十分钟我就爬了出来,只能又坐在座位上熬着。也是从那一刻我就发誓,再坐这种长途车打死我也不再坐硬座了,没有卧铺我宁可不走。
虽然有煎熬,但也有让人兴奋的。
这京广线本身就有很多故事。
京广铁路的前身是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这是中国最早最长的一条铁路,从清朝就开始修建了。京汉段是从年动工到年通车,用了10年时间。而粤汉段是从年开始修建,后因资金困难,项目停了10年,直到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年才建成通车,整整用了36年。
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分别是从北京到武汉和从广州到武汉。那为什么要在武汉断开呢?
因为有长江,长江把这条铁路线从中间切断了。在当时不论是国力还是技术,要想在长江上建一座跨江大桥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只能分成两段分开运营。
直到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用,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终于合在了一起,命名为京广铁路。
当时是从北京站始发,到广州站全程.8公里,历时近40个小时。
列车出北京经保定过石家庄,向南经邢台,邯郸后进入河南。过了黄河就是郑州,第一次过黄河是非常激动,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前只是在课本上看到,如今在黄河上飞驰而过,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12月份也正是黄河的枯水期,河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阔,远处白雾茫茫,弯曲的河水犹如来自天际,不禁想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词句。
年5月16日早上一列火车驶过之后,黄河南岸就是邙山,列车依山而过,山脚下黄河岸边高米的炎黄二帝的巨型石像非常的醒目。
炎黄二帝二十分钟后列车徐徐驶入郑州站。郑州火车站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站之一,从这里可以直达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被称为中国铁路的心脏。
郑州火车站出郑州,一路向南,经驻马店,信阳出河南,进入湖北,穿过大别山过孝感转向西南来到武汉。武汉有汉口和武昌两个车站组成,分布在长江的一北一南。
列车先停靠汉口站,随后跨过长江。武汉长江大桥总长米,正桥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列车从引桥徐徐地驶入正桥,随着“哐当哐当”的节奏,钢梁在窗外不时地闪过,静静的江水从桥下流过,不急不缓,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安详。
长江南岸,列车与黄鹤楼擦肩而过,透过车窗向上观望,黄鹤楼渐行渐远。
列车与黄鹤楼擦肩而过武昌站到了。
离开武昌继续向南过咸宁,赤壁再向西南出湖北进入湖南岳阳,远远的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域。再向南来到长沙。
12月的东北已是天寒地冻,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车窗外的景色就像一块调色板,从灰白变成了翠绿。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辽原幅阔。
从大瑶山隧道穿过南岭,就进入了广东地界,过韶关沿北江而下,经清源最后抵达广州。
近40个小时的行程结束了,现在想来,当年的那绿皮的低速火车还是别有味道的,它可以让你平心静气地慢慢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高铁虽然方便快捷,却少了那份慢慢把玩细细品味的乐趣。
收拾好行李,带好随身物品,走下火车,一个怎样的广州在等待着我呢?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