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超大城市

在不久前的第一个全国自然日中,武汉获得“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的称号,国家级名片喜+1!而在最近,武汉又传来了好消息!凭借城区人口超千万,武汉从特大城市榜首,跻身超大城市行列!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座超大城市,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是武汉?很多人反问为什么不能是武汉?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武汉的实力,能担此头衔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国内常以“大”冠之的城市,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那么武汉,到底有多大?先来看看人数: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年末,武汉城区人口万,市区人口万。从数量来说,武汉确实很大,不过将其和另外几个超大城市进行比对时,你就会发现,武汉好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再看版图面积,按照官方数据,武汉市行政区面积为.15平方千米,仅次于北京、天津,大约相当于1.35个上海,或者4.29个深圳,担当的起“大”的称号。但讨论城市大小,最有可比性的指标是建成区面积,而在这一方面,武汉就没那么优秀了。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武汉的建成区为平方千米,排名全国第九,不仅比不过北上广,甚至比东莞、深圳还小。

既然城市人数、建成面积都不在全国前列,武汉为何常以“大”冠之?其实这源自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二十世纪初期,武汉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汉口是中国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汉阳是中国早期工业化城市之一。因此,文中设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辛亥首义成功之后,孙中山对武汉做出了“武汉一呼,四方响应”的评价,甚至还多次想要定都武汉,认为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中”、“天下之中”。从此以后,“大武汉”这个概念,就深入人心了。

除了政治上地位独到,武汉当时在经济上同样表现出色。年之前,武汉市的工业规模处于全国第三位;年,武汉市GDP估算约为2.08亿元,处于全国第四位左右。年,武汉成为湖北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位第一,仅次于京沪津三大直辖市,是真正的中国“第四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释放的能量开始显现,武汉经济实力开始一路下滑。年,由于各项建设停滞不前,武汉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仅位列第14位,大武汉也开始被称为了“大县城”。近些年,武汉一直铆足了劲,在复兴“大武汉”的路上,越走越快,尤其是经济、科技、交通.....在各个方面都迸发着生机活力。

历史上有无数被称过“九省通衢”的城市,但能将这个名号延续至今的,只有武汉一个。身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武汉真正实现了海陆空全面发展。

在航运方面,将武汉作为中心,公里为半径画圆,两小时飞行距离,可达以北上广成为中心的四大经济带。武汉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五大洲的城市,目前,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年完工。在水运方面,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武汉港已成为长江中上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进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身为核心港和枢纽港的阳逻港,去年开通了第三条国际水运航,这是中部地区首次开通直达俄罗斯的水运航线。而在铁路方面,武汉的成绩更是大写的优秀。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武汉)共开行列,超过去年全年列的开行量。7条新线路的开通,也让中欧班列(武汉)能够辐射40个国家和地区、个城市。每一辆列车日夜不息的引擎,都是上半年武汉坚定站立于新时代内陆开放前沿的最有力见证。不仅如此,武汉还有着四面八方的国道、高速公路、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高铁网,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未来,等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建成后,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型”高铁网,将为数千万人带来便利。除了对外交通发达,武汉的市内交通也是“群英”荟萃!长江上已建成的大桥/隧道有13座,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公里,还有多座桥隧及多条地铁在建。前段时间,“光谷光子号”空轨建成试跑,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就连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也在自己的海外社交账号上转发点赞了!

如果说人口决定了城市的“块头”,交通决定了城市的“规模”,那么科教资源则决定了城市的高度。作为超大城市队伍中的“新面孔”,武汉凭借近年来强势回流的人口,不断刷新“排位”,而在科教领域,武汉同样拥有不可忽视的实力。

众所周知,武汉是一座“大学之城”,这里有着83所高校,.3万在校大学生。其中,每个区域都有高校,在黄家湖、藏龙岛、街道口、光谷更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城」。

每一所学校都各具特色,武大、华科、武理、华师、华农、地大等高等学府每年不断为社会输出各类人才。6年前,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用一系列留汉政策鼓励大学生留下来,共创美好未来。

6年时间内,武汉猛增约万人,仅年一季度,武汉市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5.65万人,同比增长7.4%。国家也看中了这一优势,为武汉赋予了更多职能,光纤、芯片、航母、神州等“国之重器”在武汉诞生。

前有国内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在武汉开办,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培养优秀人才;后有东湖科学城,致力打造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不仅如此,光谷已建设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家,上市公司55家,涌现出多个全球、全国首款。阿里巴巴、小米、腾讯.、华为.....诸多知名企业总部及第二总部,选择在武汉扎根发芽,为青年才俊提供优质平台。

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随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相信武汉会在国家创新版图中,分量更重、责任更大。

江河纵横,百湖荟萃的武汉,生活其中也有滋有味。历代文人墨客流连武汉时,都曾沉醉于江城的风光美景,并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境。

这里既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恢弘;又有“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的灵秀。

滚滚长江东流,悠悠汉江西来,滨江滨湖的城市特色,让武汉打造了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全市建设的环湖环山绿道总里程已达公里,建成区林荫路总长约为公里。还有余座公园串珠成链,市民的绿色生活从脚下开始铺就。

我们既能在金融港、软件园打拼未来,又能转身钻进武汉的公园里获得治愈。或是去绿道骑行散步,欣赏汤逊湖的水,吹着磨山的风。

此外,武汉更是一座“湿地之城”,这里的湿地面积多达16.2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8.9%,是全国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在武汉待得越久,你就越能体会这个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

从建国之初“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的傲娇表述,到大江湖、大科教、大交通、大都市圈……武汉似乎对“大”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武汉之大,不只在于地域之大,还在于实力之强,产业之强,创新活力之强,在“强”中见“大”。就让我们继续期待,这个被我们深深热爱的城市,未来还会带来多少惊喜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4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