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起,江苏男子在南京长江大桥坚守

20世纪初,由于长江穿过南京,导致两岸无法联通,给当地的生活和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后30年,我国无数次打算在长江上建一座桥,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

年,经过长时间的设计勘测,南京长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

作为长江上的第一座由我国自主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在我国的桥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年7月,南京长江大桥被选为不可移动文物。

南京长江大桥有着众多的称号,而在其中有两个称号,听起来却十分悲伤:“自杀圣地”、“全球自杀人数最多的大桥”。

截至年,选择从这座桥上跳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数就已经超过名,如今又过去了8年,可想而知又多了多少人从这里跳下呢……

不过从年开始,走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可能会经常看见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子,拿着望远镜观察桥边的人,

有时还能看见这名男子抱住想要跳下长江的人,几番谈论后,将对方从桥上带走。

这个人就是陈思,一个长江大桥上的生命守护者。

年,陈思在江苏宿迁出生,他与南京长江大桥“出生”的时间是同一年。或许是冥冥注定,这位宿迁男子在此后会与长江大桥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陈思自幼丧母,父亲又有残疾,小时候的陈思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陈思的奶奶是一个善良又热心肠的人,每到农闲时期,奶奶总是闲不住,听见哪家闹矛盾了就过去帮人家调解调解。

由于奶奶是长辈,那些吵架的夫妻都在奶奶的主持下将自己的愤怒和委屈都一一倾诉,再由奶奶主持一个公道。

长时间下来,村里的人都很信任奶奶,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找奶奶来断出一个结果。陈思从小就跟在这样的奶奶后面,走街串巷地帮人调解,因此他也养成了这样一个爱管闲事的习惯。

年,22岁的陈思跟着其他当地小伙子离开宿迁,来到大城市南京找工作。

作为一个外地人,陈思也吃了不少苦,身心俱疲的他也曾经对世界失去希望,但是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用一句话点醒他的人,那人对他说:在南京只要你不懒惰,就肯定饿不死。

这句话让他再次振作起来,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后,他的积蓄也日渐多了起来,年,陈思在南京开了一家小商店,每天的生意不说多么火爆,利润也十分可观。

偶尔,陈思会从长江大桥上通行,看着眼前的母亲河长江,他总是感慨万分。

陈思经常从电视里看到有关长江大桥上的轻生者的报道,经常有外地来南京打工的人不堪现状,选择从桥上一跃而下,纵身跳入长江。

作为同样吃过苦的外地人,陈思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又不禁想着,如果他们也向当年的自己一样遇到一个点醒他的好心人,会不会像现在的自己一样过上好日子呢?

年9月10日这天,陈思再次来到长江大桥,然而这次他却看到了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一幕:

一个人从长江大桥旁边跳下去,重重地摔在地面上。

血肉模糊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陈思,他再次想起了这个问题:如果当时旁边有人拉他一把,这个人的生命会不会就此留下?

回家思考良久,陈思决定,自己来做这样一个角色,看看能不能拯救想要轻生的人。

年9月19日,陈思第一次以另一种心情走上大桥,他在大桥上徘徊观察,想看看有没有想不开的人。

上午11点半,陈思看见一位老人骑车来到桥上,把车子停好之后,他就靠在桥边的栏杆上抽烟。

陈思感觉他情绪不太对,手上的烟还一根接一根地抽,但是由于第一次尝试救人,毫无经验的陈思并不敢轻举妄动。

这位老人似乎终于抽完了烟,掐掉烟头之后,手一把撑上车坐垫,跨坐在桥栏杆上。

陈思见状,马上跑过去把人从桥栏杆上拖下来,又连人带车给拉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次见到自杀者,又亲手把他拽下来,陈思紧张地双手不停颤抖,他努力稳住声音,问这位老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您年龄也不小了,见过的市面肯定不少,为什么还要自寻短见呢?

老人没说话,陈思更着急了,又问了好几遍,这时老人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原来,由于第一次救人没经验,陈思一直将老人压制着,腿抵在他的肚子上,他被压得说不了话。

陈思手忙脚乱地从老人身上起来一点,老人才终于开了口。

原来,老人在自己老家和副乡长争吵了几句,得罪了人家,就直接被关进监狱蹲了2年。

出狱之后,不甘心的老人来到南京打算投诉那位副乡长,但是却无人理睬。

老人对陈思说:我也不想就这样死掉,但是我没有办法,既然在世状告无门,那我就去阎王爷那里告!

随后,他又说:如果你真的不想让我死,那就给我写一封介绍信!

陈思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工工整整地给老人写了一封介绍信。老人接过纸揣在怀里,对陈思说:好了,这下我不会再寻死了,不然都对不起你这位老弟!

老人在陈思的目送中骑车离开了,走了一段距离后,还停下来扭头冲陈思挥了挥手,让他回去,不用再看了。

陈思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轻易就挽救了一条生命,从此,信心大增的陈思一有时间就来到桥上寻找并解救想要自杀的人。

年,陈思的小商店遇上了拆迁,经人介绍他进了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从这以后,陈思只能每周末去长江大桥上救人了,周一至周五他还要工作。

随着救的人越来越多,陈思的内心也逐渐被悲伤所笼罩,久久不能消解。

他曾经从桥上救下了一名男子,女儿患了白血病,为了给女儿治病,本来家境殷实的他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

起初,陈思“哄骗”他说:我请你去饭馆喝酒吃饭,这天底下就没有我不能摆平的事儿!

但是他们刚到饭馆坐下,就有债主来找这名男子要求还钱,一顿饭的时间,竟然前前后后来了4名债主。

陈思对债主们说,我刚把他从桥上救回来,钱的事能不能过几天再说?

没想到,债主听了陈思的话,却对着这名男子说:想死?有种就去死啊!死了我就不找你要钱了!

男子听到这话再次崩溃了,陈思也忍不住落泪,心都要碎成一块一块的。

不过最后,这名男子还是选择活下来,咬牙坚持,每天打工努力还债。

自己把他救了,夸下海口说什么事都会过去,但是这么久过去了,他仍然要活在现实带给他的压迫下。

救了人的生命,却不能帮助对方真正地摆脱痛苦,陈思的内心饱受煎熬。

还有一件事,就更让陈思觉得无能为力了了。

某天上午,陈思在桥边救下了一个想要轻生的女子,在陈思的劝解下,女子答应他以后不会轻生了,会好好活着。

然而陈思晚上再次来到大桥时,却亲眼目睹这名女子从桥上一跃而下,变成了河里被激起的水花。

像这名女子一样选择二次轻生的人不止她一个,陈思束手无策,起先一直活在自己没能成功救人的负罪感下。

看多了不同人苦难的现生和从桥上跳下的身影,陈思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没学过任何心理方面的知识,只有着满腔的热血。

为了自我调解,他时常来到寺庙,在清净的寺院中寻求心灵的安宁,把自己的一切负担向僧人倾诉。

僧人告诉他,救人不是你的责任,没能挽救一条生命也并不是你的错,如果他心意已决,不管救他多少次,他还是会选择离开。

陈思释然了,他重振心情,再次回到了大桥上,挽救在内心深处还有一线希望的轻生者。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陈思还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取名为“心灵驿站”,安置刚被救下来的轻生者,让他们在这里住下,等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再让家人来把他们接走。

此后,有许多人曾在心灵驿站歇脚,有的人会在这里停留三五天,有的人会停留一两年,但最终,每个人都会重整旗鼓,踏上全新的旅程。

到年为止,18年里陈思已经救下名想要跳桥自杀的人,摩托车也骑坏了9辆,他的事情被各大媒体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陈思的队伍,与他一起救人。

如今,陈思已经54岁了,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自己再去救下桥上的轻生者,他也在考虑着“退休”的事,由志愿者来代替他继续救人的事业。

不过,他还是一有时间就来到桥上,跟着志愿者们一起,解救一个又一个的轻生者。

以平凡之躯,做不平凡之事,陈思就像一支蜡烛,虽然微弱,却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3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