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的武汉江花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721.html

二叔,其实不是我的亲叔,他只是我的邻家叔。但二叔在家乡没有人不知道的,没有人不夸的,大家说:“他在大武汉工作,人可好,好哩很。”

20世纪60年代初,二叔从部队院校毕业就分到了武汉工作。二爷有点不愿意,心想着叫二叔回河南来,一是离家近,二是也能多多少少帮补一下家里。二爷吸了几口旱烟说:“二娃儿,定了?改不了?”二叔说:“爹,我是当兵哩,还是党员,就得听党和国家哩。”

二爷看着二叔,又装了一袋烟说:“中。既然去了,就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就好好干,甭给我丢脸,叫人家捣我的脊梁骨。”

“中,爹,俺记住了,俺会经常回来看您哩!”

“看不看,那都是小事儿。当了国家人,就甭光想家。”二爷说着,就把烟吸得呼噜噜响。

二奶去世得早,是二爷把二叔养大,供他上学的。二叔也舍不得二爷,也舍不得家乡,但他知道忠孝不能两全,国家叫他去武汉,就得去武汉,虽然他在书里对武汉很熟悉,但连一次也没去过,真不知道武汉到底啥样子。

去武汉的那年,二叔才25岁,还没有成家。但第三年头上,二叔回来探亲的时候,就给他带回来个排场的小闺女儿。

二叔悄悄地问二爷:“爹,人啥样儿?”

二爷笑着说:“中。排场,说话也好听。闺女是哪儿哩?”

“爹,俺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嘛!她是武昌哩!”

“你在武汉工作哩,咋不也找个武汉哩?”

“爹,武昌就在武汉啊!武汉是由武昌、汉口、汉阳仨地方组成的。”

二爷就挠着头又笑了,“中。你小子比爹懂哩多。”

二叔虽然在武汉当了干部,但回到家乡,还是没有一点架子,就是爱串门,和全庄的人都说说话,拉拉家常。当然最爱的还有两件事儿,一是给大家免费照相,二是给大家看他带回来的武汉的相片。那时候,照相机可是稀罕物,二叔咔嚓咔嚓不停,男女老少看谁笑得得劲。而那些武汉的相片,人们分到了手里,都看不够,都问不够。

“二哥,这是哪儿呀?”

“二叔,这桥咋恁长啊?”

“二爷,这水恁宽?楼恁高?”……

二叔一一指着说:“这是‘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名号,建于三国时期哩;这桥啊,就是武汉长江大桥,是咱国家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上面是公路,下面是铁路,是‘万里长江第一桥’,这江就是长江,我国最长的大河……”

大人小孩儿都围着二叔,谁得了武汉的照片都是美得合不拢嘴。

二叔说:“将来我带大家去武汉看真景去。”

“真哩?”大家齐声说。

“那会捣你们?到武汉,我管吃管住管玩。”

二叔结婚的时候,二爷和俺爹和村里的一帮人还真被二叔请到了武汉去。二叔二婶蜜月里,就是带着大伙白天黑夜看武汉。往往二婶正说着,就被二叔打断了,“您这个武汉小妮儿,河南媳妇说不到头儿了,叫俺说两句中不中?”

“中,中。”二婶就抿嘴笑了。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头,二叔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这就是咱的武汉长江大桥,瞅瞅,火车在下面刚跑过去哩!瞅瞅这桥上的路多宽,灯多美,多少人来看。现在过江多方便,长江天堑都不存在了。大家知不知道,在武汉长江上造一座大桥,从清朝就开始计划了。新中国成立了,年9月1日动工,年10月15日就通车了。你们知道不知道,毛主席年来视察正在建造的长江大桥,就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大家都被长江大桥的气势震撼了,也被二叔的讲解和朗诵感染了。二爷拍着二叔的肩说:“孩子,你说哩是正理,中。”

二爷去世后,二叔还是过两年就抽空回到故乡来,除了看看自家的兄弟姊妹,更多的时间还是走东家,串西家,把全庄的人家串个遍,故乡的人也没啥招待他的,给他做得最多的还是河南手擀面,他吸溜溜喝着,还是不忘给大家说武汉的“热干面”,“你们到武汉了,我最先就请你们吃热干面,咱河南的面条,汤最鲜,先做汤,后下面条,是汤面条,而热干面是先把面条煮熟,过油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辣椒油……汤汁都浸到金黄的面条中了,吃起来香、辣、鲜,油,但不腻嘴。”

有人就笑着说:“二叔是武汉人了,二叔的胃,也变成武汉的胃了。老家的饭肯定吃不惯了。”

二叔说:“二叔现在是武汉人不假,但啥时候也是河南人,老家的饭也吃不够,只是这一辈子肯定吃武汉的饭更多了。”

二叔随身携带的还是他的照相机,还给老家的人不停地照相,“我回去洗好了照片,就给大家寄回来”。人们高兴着自己的照片竟从武汉的照相馆里洗出来,更高兴于二叔带回来的武汉的照片。二叔说:“瞅瞅,这就是武汉大学,全中国都数得着的大学,将来咱石圪尖的娃都争取去那里上大学。”我们这些小娃娃们都伸长脖子挤着看,二叔摸着我们的头说:“长大了,来武汉大学,中不中?”

“中,中,中。”我们连着声说。

年3月,我去武汉拜访一个文友,便特地去看看二叔二婶。二老的身体还好,见到我更是心里得劲。二叔说:“咱老家也出了会写文章的人。”二婶也笑着说:“你写的文章,我也看了,乡土味浓,还写了你二叔,他美得不能行。前几年,咱老家几个孩子来武汉大学上学了,他坐车就去看孩子们去了。还请他们吃饭,就吃热干面。”

“不光是热干面,还有面窝,烤鸭脖,铁板大鱿鱼,铁板凉粉……”二叔抢着说。

二叔已是85岁的人了,腿脚毕竟不如年轻的时候了,但二叔执意要陪我在武汉转转,他拍着我的肩头说:“二叔来武汉60年了,真是老武汉了,这些年就是看着武汉越变越好的。二叔就是要好好陪你走走看看。”

那天早上,我还没有起来,二叔就在叫我了,“二叔带你去户部巷美食街吃热干面去”。二婶说:“在家吃吧,我给大民做。”

“那会中?不中,不中。来武汉,不去户部巷瞅瞅看看会中?那可是‘汉味小吃第一巷’,有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现在户部巷的小吃店,家家都是干净漂亮,食材都是新鲜味美,不去吃吃热干面,吃吃烤鸭脖,吃吃三鲜豆皮,吃吃武昌鱼……就不叫来武汉。你在家守家,我们逛逛去。”二叔大着声说。

鳞次栉比的小店里,是一张张可人的笑脸,热干面的金黄香辣,武昌鱼的鲜香,面窝的酥香……二叔多想叫我都尝尝,我说:“二叔,一碗热干面,就中了。您要让我吃撑住了,还咋看武汉?”

二叔笑了说:“中,明儿咱再来,接着吃。”二叔边说边掏出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