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浓烈,扑面而来
第一次从江北机场出来,就迷失在一片车水马龙之中。
简简单单想过个马路,却像中了魔怔,寻不到出口,来回踟蹰了十多分钟。
抬头仔细打量这片光影巨幕,重庆,带着夏天的浓烈,扑面而来。
01森林
王家卫有部电影《重庆森林》,故事的拍摄地点其实是香港的重庆大厦,代表了当时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状态,是香港市井生活的缩影。
“落在王家卫的魔手却拍成了深具映象魅力的新感觉派电影,堪称迄今为止最能掌握新新人类触觉的华语片。”
重庆真正的森林,远比想象的盛放和强烈。
对于习惯了江南风物的人来说,绿色是青翠的,活泼的,轻盈的。无论是市 园林、乡野春色,抑或是山峦叠峰、丘陵小叶,都还能尽赏尽读。
初到重庆,她的颜色是那样的深沉浓厚,树根仿佛扎到了一万年前的土壤,爬藤极尽可能地去侵占人类的时空,触角伸到窗台,伸到屋檐,伸到房顶,星移斗转之下更是难解难分。
历史悠久的高校最能找寻植物历经的印记。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步入正门,仿佛置身雨林之中,两边的柏树又平增了肃穆庄重。汽车停靠在校园道路两侧,榕树的枝丫垂下来,碰触这些铁皮躯壳。
我们去的几次天气都不好,水珠顺着这些枝丫滴落,湿湿答答,严实地包裹着地上的世界。从近处教室门口走出的学生,水珠在她的发梢凝结,步履轻盈,倏尔消失在墨绿色的迷宫之中。
西南大学北碚校区
《重庆森林》为什么称“森林”?英文里面有个词“jungle”,形容香港这座国际都市高楼林立的丛林感。“但是,王家卫不走寻常路,他并没有从高楼大厦取景,而是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晃动不安的手持镜头来表现。”
重庆,亦是一片钢筋水泥森林,拥有81栋米+的高楼,其中包括60栋米+的超高层,是中国大陆第四大摩天城市。
我们随大流,买了门票爬上“南山一棵树”。我曾在多个地方有过这种远眺。人类总是痴迷于“征服”,痴迷于站上山脊,登上山巅。
在上海的松江,拾级而上仅有米的佘山;
在广州的东北角,爬上米的白云山摩星岭;
在湖州,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30分钟到达莫干山顶;
在厦门,丈量了鼓浪屿的最高峰——日光岩…
所有的俯瞰,只不过为了获得极目的视野,视野之下,或整整齐齐的江南农家别墅,或羊城壮观的天际线,或竹海,或南闽的雕梁画栋。
而“南山一棵树”下的山城,大江大河,两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合称,荣获第16届詹天佑奖)气宇轩昂,远近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得益于76%的山地丘陵风貌和高低悬殊的走势,眼前的景致立体而魔幻,尽显其三为国都、四次筑城的浩荡历史。
重庆南岸区融侨立交(图片取自美国《国家地理》)
重庆 桷湾立交桥,(图片取自美国《国家地理》)
重庆洪崖洞(图片取自美国《国家地理》)
人大概都有所谓的趋光性吧。
人类使用自然火最早能够追溯到万年前。火,除了“最终将人与动物分开”外,也让缩短黑暗成为可能,直至今日人类仅将一日的1/3留给了完全的黑暗,若非睡眠休息的必要,将黑夜点亮为白昼,也许是人类追求光亮的极致了。
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圈座谈会发布消息,重庆主城区要扩容,扩容后的“主城都市区”,将包括原主城9区,加上渝西12区,共21个区(取自《西部之城事》,文/西部菌)。
作为直辖市,有着省级的行 资源,却以“市”示人,多少有点“欺负人”。
重庆的夜景气势宏伟。个人非常喜欢看夜景,也看过很多国内城市的夜景。上海、广州的精致感,武汉的大开大合,杭州、西安特定景点的夜色,苏州工业园区与姑苏老城区的鲜明对比……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江水、索桥、大川、洪崖洞、朝天门等,则揉成了重庆光影特有的立体观感。
有一回,我和同事住在三峡广场附近。吃过晚饭,一起在三峡广场遛弯。
重庆的夜生活非常发达,灯光亮如白昼,人流如梭,耳旁尽是西南官语。重庆市民讲普通话不多,成都讲普通话的明显要多。
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拍抖音,跳街舞,很小的孩子都敢于表现,令人惊羡,他的母亲就站在边上,很是自豪。这时想到自己生活的小城,晚上八九点已经万灯尽熄,千户闭门了,更别提这样开放的思潮了。
夜景,似乎图片更会说话:
自己的手机相机就是如此“寡淡”。
重庆来福士广场(图片取自美国《国家地理》)
03人间
大陆电影在重庆取景的比比皆是,《周渔的火车》、《日照重庆》、《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这些电影为我们铺开了重庆独特而又真实的人间画像,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更像是借了山城躯壳,尽行“伪文艺”之势的矫情之作。
年,重庆人口净流入13.47万人(浙江为84.1万人,浙江牛逼),排在31个省份的第四位,常住人口达到万。
我有个习惯,就是观察。
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过一段时间,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促膝长谈的,或偶有联系的,或擦身而过的,或恶言相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和立场,相互之间的交集十分有限。
有些人喜欢在等公交时就掏出公交卡或者支付软件,这样的人敏感而警觉;有些人上了车堵在门口,从各个口袋或者包里寻找硬币,这样的人看着生活没有逻辑,但却往往过的简单且易满足。
无数渺小的思考填满了人的一生,无数生活的元素拥挤着时间的宝盒。
重庆的白昼和夜晚给人的感受迥然不同。深入到市井街头,你会觉得这真是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城市。
泥土、摩托、破败的老楼、 泥沙裹挟的江河;林立高楼下,农民工住在透风漏雨的帐篷下,抽着烟向外望去;背着扁担的棒棒 坐在长满苔藓的街边,四五人一团,打着 注不大的扑克,这多年的营生将逐渐消失。
你会发现,错综复杂的立交、天桥、索道、穿墙而过的轨道列车、依山而建的露天自动大扶梯,所有魔幻的事物,都源自于“倚山筑城,生存所用”而已。
我因为工作,到访过不少地方,走马观花的,心中也有了个大概。但我一直认为,没有生活过的城市,写下来始终较为浅显。
重庆,除了工作有过两三次的交集外,也特地游玩过大概一周的时间。这个城市在我心里很特别,我想对于每个江南人来讲,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肯定会有不同以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让我们对生活感到感动和依恋的冲动之一,遂将这冲动记录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