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口多总量大,多项经济指标很好看,但
成都人口多总量大,很多数据超过了武汉,但硬实力还是很有差距
武汉城市圈办公室挂牌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这个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圈正在加速推进。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我之前就说过,未来的城市竞争,一定是城市圈和城市群的竞争,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是很难获胜的。整合好区域资源,分工协作,扬长补短,梯级配置,才能实现区域合力最大化,这一点,单靠某一个城市是无法完成的。
目前,我国只有三大城市群是比较成熟的,就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这是我国城市群的代表。此外,成都和重庆也在打造城市群,目前的进展也算不错。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个承担着西部大开发的第四极还是很有前景的。
西安、郑州、武汉、长沙、南京、福州、厦门甚至南昌、贵阳、兰州、南宁等等城市,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圈。在这些城市圈里面,我比较看好的就是南京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像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其实还是停留在浅层次,由此而扩大的城市圈,目前也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当然,如果湖南像湖北这样铁了心地推进,还是很有希望的。
对于武汉城市圈来说,第一件事就是要交通同网。去年,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正式上马。这个长达60公里的大通道,差不多是武汉绕城高速也就是五环线的两倍,建成后将成为武汉的六环线,通过双柳长江大桥和汉南长江大桥两次跨过长江。同时,新港高速、鄂咸高速等标志性工程也在加快推进。
武汉到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也算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了。武咸城际、武孝城际动车跨线开行,也就是说,从咸宁方向来的车,可以往宜昌、襄阳、上海方向开,从襄阳方向来的车,可以往广州、上海、北京方向开。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方便乘客直接到达目的地,而不需要在武汉各大火车站之间转车。
今年年初,随着武汉地铁十一号线到达鄂州葛店南站,标志着武汉的轨道交通第一次走出市外,这也是武汉城市圈加速推进的一个标志。未来一段时间,武汉到孝感、汉川、仙桃、鄂州、黄石、黄冈、团风、红安等等地方,都有可能开通市域铁路。
其实,这些市域铁路,就相当于是加强版的地铁,或者是简化版的城际铁路。因为国家有限制,地铁不能随便修了,但可以修建市域铁路。据我了解,修建市域铁路国家还是比较鼓励的,所以,武汉城市圈也算是赶上了这阵东风。
未来几年,武汉将聚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国公路路网建设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硬联通”能力。
在水运方面,6米深水航道已经从安庆直达武汉,万吨级的江海船可以直接从武汉阳逻港往返上海洋山港,运能得以成倍提升。8月1日,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这是长江12个重点铁水联运港口中首个实现铁水联运的港口。有了万吨级航道和直达码头的铁路,武汉的航运地位将显著提升,运费将明显降低,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据了解,湖北港口集团已经挂牌成立,以阳逻港为核心的武汉航运中心正在加速建设。
在空运方面,我昨天看到消息说,武汉天河机场的航班数量与旅客进出港数量正在逐步恢复,七八两个月的货邮吞吐量已经超过了年同期的水平。言外之意就是,武汉受疫情影响十分严重,旅客吞吐量到目前都没有恢复到年同期的水平。
据了解,武汉机场第三跑道也在建设当中。建成之后,天河机场的航班起降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目前,T航站楼非常大,是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飞机起降40.4万架的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的。按照目前的客流量,T航站楼还是比较宽松的。据报道,T2航站楼也在改造当中。据说,武汉天河机场还规划了第四跑道和T4航站楼。
在天河机场东边几十公里的鄂州燕矶镇,有一个大型机场即将完工,这就是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这个4E级的机场有两条长达米的跑道,可满足0万吨货物的使用要求,这样的货邮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浦东机场。
花湖机场投运后,将与天河机场形成客货双雄,大大提升武汉的航空地位。超过万每年的客运能力,超过0万吨每年的货邮能力,这个优势还是非常巨大的。
我曾经多次说过,武汉的立体交通地位非常突出,可以与华东重镇南京媲美,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南京,比如客货双雄的空运体系。
武汉对于周边市县的帮助也是真心的。据我了解,武汉往市外转移了不少的一般制造业。像纺织业这样的产业,很多都去了汉川和仙桃等小城市。汉川市现有大小纺织服装企业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家。其中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纱锭产能0万锭,是全球最大的缝纫线生产企业。这些年,汉川市吸引武汉汉正街服装企业落户,在开发区及西江乡形成了以汉正服装城、浙商产业园、裕华工业园、华中皮草城、北河服装产业园等为载体的服装产业集群,年加工成衣超过2亿件,皮草出口额达2亿美元,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加工集散地之一。
此外,全国最大的光纤生产商长飞集团的光纤制造基地,也有很多去了潜江和汉川。
这样的做法,短期内对武汉还是很不利的,主要体现在人口减少、消费减少和GDP下降。为什么成都的人口增长那么快,而武汉的人口增长那么慢,主要就在于,武汉的一般制造业比较少。而一般制造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是吸纳人口的主要产业之一。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又是很有前瞻性的举措,好处很多。比如,将一般劳动人口转移到周边市县,可以提高武汉市的人口质量。这一点效果非常明显,根据去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武汉每三个常住人口里面就有一个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在全国仅次于南北两京。再一个就是,将高消耗产业放在周边,可以减轻武汉各方面的压力。还有,这些地区的人有钱了之后,也会到武汉来消费、购房甚至定居,对于武汉来说,这也是大大的好事。这也是武汉不遗余力要将轨道交通修到周边市县去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周边市县来说,好处也很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GDP,增加财收和社会消费。所以,他们与武汉不是谁吸谁的血的关系,而是双赢的关系。
当前,“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的发展格局正在成型。比如,黄冈正在积极承接东湖科学城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与光谷合作的产业园已经上马。鄂州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加上花湖机场这个巨无霸工程,对鄂州的经济拉升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估计,五年之后,这个袖珍地级市的GDP,极有可能超过十堰、荆门、咸宁甚至黄冈。
“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体系也已经初具雏形。天门聚焦发展集成电路配套产业,潜江重点发挥武汉长飞光纤落户后的集聚效应,这些效果都比较明显。
“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的共建局面逐渐形成。比如,在第三季度的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大会上,城市圈内的各市积极参与,现场签约18个高能级投资合作项目,总额达亿元,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我前面说过,武汉今年的GDP有可能突破1.8万亿,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如果今年能爬上1.8万亿平台,明年就有可能突破2万亿,与成都一起跨入2万亿俱乐部。当然,也有人说,成都今年就可以跨进2万亿平台,因为上半年就已经达到.72亿元,下半年创造亿应该不太难。所以,武汉今年必须突破1.8万亿才行,否则于成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相比于成都,武汉的规划比较超前,科教文卫与交通方面的优势特别突出。成都主要靠国家喂奶,个子长了,样子好看多了,但是,肌肉的力量、创新的意识、搏击的毅力并没有增长多少。有网友毫不客气地说,成都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品牌,尤其是本土品牌。
成都和武汉比,喜欢拿人口总量、GDP总量、社消总量、个税总量、汽车保有量、机场客流量、快递业务量、进出口贸易额、电影票房总量、地铁通车里程等方面比,从而得出成都完胜武汉的结论。实际上,这些数据大多数都建立在成都人口比武汉多多万的基础之上。成都人口多那么多,GDP只多了亿,而且还是在武汉遭受重大灾难的情况下,成都经济质量不高,由此可见一斑。
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个税、人均社消等方面,武汉就明显领先于成都。只说这些,成都人可能特别不服气。那就说说其他硬指标吧。
武汉高校89所,本科46所,高校7所,其中高校2所,在校大学生超过万。成都高校58所,其中本科29所,高校4所,其中高校2所,在校大学生10.8万。在高等教育方面,成都完败。
年,武汉拥有7名两院院士,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发明专利。成都两院院士1人,不到武汉的一半。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只有武汉的1/。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不到武汉的一半。发明专利个,比武汉少个。在科研领域,成都又完败。
我前面指出过,武汉到全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不超过公里,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到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距离最短。因此,武汉的交通通达度是一级水平,年货物周转量高达.18亿吨公里,高于山西、吉林、黑龙江、海南、重庆、四川、湖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同为交通枢纽的南京也只有货物周转量98.8亿吨公里,只相当于武汉的87.2%。成都到全国大多数主要城市的距离都在公里以上,公里以内没有一个沿海发达城市,属于比较偏僻的地区。在交通通达度方面,成都只能算二级水平,年的货物周转量只有.8亿吨公里,只有武汉的10.4%。在综合交通领域,成都又完败。即便是整个四川省,年的货物周转量也只有亿吨公里,只相当于武汉的69.6%。
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12.09亿美元,成都80.4亿美元,不到武汉的三分之二,同时也低于重庆的10.1亿美元。成都号称国际化大都市,国际航班数量远高于武汉和重庆,并因此而看不起武汉和重庆。但是,人家根本不在你这里投资,只能说明成都就是一个中转站。实际上也是如此,成都就是国家的一个门户机场,国际航班多,领事馆数量多,这是理所应当的。
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营收14.4亿元,成都为.2亿元,相差多亿,而成都GDP比武汉多多亿,由此可见成都的工业生产能力有多低。工业是国之根本,不要觉得工业不重要,上海、深圳的二产都超过了0亿,差不多是成都的两倍。上海和深圳都不敢说自己是纯商务城市、纯金融城市,成都居然说自己是高科技城市、金融城市、商务城市,这是打自己的脸,还是打上海的脸?在工业领域,成都又完败了。
城镇化率方面,武汉超过80%,成都不到75%,别看只有5%的差距,按照成都的人口数量,这个5%的差距,就是万农村人口!这一次,成都又完败了。
武汉在90年代就已经实现全市区化,主城7个区,远城6个区,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全区化的城市,比上海、广州、北京、南京要早得多。到现在为止,成都还有个县,并代四川省管理5个县级市。抛开这代管的5个县级市,成都的GDP在武汉面前也不好看。因此,很多人都说,成都的GDP总量不够了,就吞并周边的地区,扩大自己的总量。成都就是一个走量的城市,对于质量并不关心。
武汉的绕城高速是公里,成都是85公里,不到武汉的一个零头。我之前统计过,接入武汉绕城的高速公路是17条,成都只有武汉的一半。即便是长达2公里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接入的高速公路也没有武汉绕城高速多。目前,武汉已经建成武阳高速(武汉至阳新)武汉段、武大高速(武汉至大悟)武汉段、硚孝高速(硚口至孝感)二期等项目,并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京港澳高速武汉段、武汉绕城高速北湖至中洲段改扩建,武松高速(武汉至松滋)武汉段、武天高速(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汉川段等项目,到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成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我没查到具体的数据,考虑到成都地盘比武汉大得多,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可能比武汉多。但从绕城高速和接入的高速公路数量来看,成都又一次完败了。
年,医院6家,成都29家。不过,光今年前7个月,成都就一口气晋升了15医院,因此,医院的数量超过50家,已经反超武汉了。关于医院的数量,网络上查出来的数据差别很大,有些说是26家,有些说是6家或8家。1年,武汉将新增10医院。不论是哪个数字,武汉应该均少于成都。不过,排行前医院,武汉是5家,成都只有2家。此外,武汉还拥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这是除北京之外的第一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因此,在医疗方面,成都和武汉互有优劣。
总的来说,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大城市,区位优势不如武汉,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但是,不论是经济质量,还是交通、科研、工业、高等教育,成都跟武汉都无法站在同一层面。成都确实发展得很快,但跟武汉这个被现代化激活了的老牌工业城市比,硬实力还是不够的。
我去过成都很多次,对成都的很多地方都很喜欢,也希望成都能快速发展。不过,网上吹嘘成都的人太多了,搞得好像成都是仅次于北上广深的超级大都市一样。实际情况如何,看看这一组对比,就可以看出端倪。吹得越响亮,越是很容易被打脸。(1年9月5日星期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