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观澜故乡的桥
故乡的桥
作者:范观澜
20世纪70年代,泰州迎春桥
周遭皆水的故乡泰州没有山,却到处有水,有水则有桥。这水、这桥竟然成了故乡活的灵魂。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深深爱着故乡的水,尤其更爱故乡的桥。家乡的桥就像一根绳子牢牢地拴在我的腰际,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附着我。尽管画家陈逸飞那幅《故乡的桥》使周庄名闻天下,但我总是比照家乡当年“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意境。
我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在这个城市的中市河岸边。这河缓缓地在城里绕了一个圈儿就与城外的濠河相伴,而合成了“双水绕城”,成为一道不多见的自然生态景观。一条不长又笔直的中市河上竟然从南到北架上好多座桥,那些桥现在想来总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我出生的几年后,父亲外出求学、工作,我随妈妈搬至外婆家。也许这样就有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年,泰州水乡大桥
外婆家住在陈家桥与税务桥之间。那里是因水而有街的,民居临河而建,傍桥俨然成市。清波粼粼的中市河,缓缓地淌流着,由于它的间隔,那河东的房屋临的街,习惯称之为大街,河西住户的街就叫着小街了。两岸居民傍水而居,通常是前门开设店铺,店与铺左右相连鳞次栉比,一家一家的后门尽枕河边码头。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舟船虽然不是很频繁,却间或撑来条把条小小的无棚船点缀着那么一种水乡城市特有的风光。每年夏天,我总是随年长的表兄们在河边戏水,有时还胆敢用那木制的洗澡桶充当一叶扁舟在河道里悠闲地划来划去,那是何等的惬意!
那时候,我还经常喜欢到离家只五十来步的税务桥去玩耍。这座古桥相传有近千年历史,桥的周围有许多大户人家,那青砖高墙苔藓斑驳,看一眼就让你进入古老的故事氛围。税务古桥呈单拱弧形,桥墩上爬了一大片爬山虎,与那历经风雨的砖块显得十分协调,浑然天成。桥不远还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老街、拱桥、爬山虎凑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又总带给我以沧桑和亲切的情怀。
年,泰州市区的永定快速路高架
斗转星移,转眼又是几十年过去了,中市河上的桥虽然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但凤城河上却建造起好多座新的桥,它们奇迹般地出现,那一桥一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道历史记忆的留痕。
如今,故乡的桥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虽然这里江淮海三水汇聚而交融,所见皆水,但这灵动之水,蕴育了许许多多的桥梁,所见皆桥,通途坦荡。
年11月25日,世界首创的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我市再添一条融入苏南、对接上海的通道。图为泰州长江大桥夜景
江阴长江大桥号称“神州第一桥”,那是当时省内除南京长江大桥之外的第二座长江大桥啊,天堑变为通途。故乡的桥,还在不断地延伸,不断地修造,现在我们家乡又多了一座跨越长江的新的“泰州大桥”。那是一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世界首创的三塔悬索桥。如今在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中间又要架上一座泰常大桥跨江连接常州与故乡。这些桥的建成又将会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故事。
-END-
作家▏范观澜
范观澜,江苏省泰州市人,生于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泰州秋雪湖国际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吉祥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泰州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主播:印霞
简介:印霞,现任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副处长。主要参与《江苏省明清以来档案精品选泰州卷》《泰州市志》《一切为了胜利——渡江战役泰州支前档案见证》等编撰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