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争气桥梁,第一座载入世界纪录的
中国最“争气”桥梁,第一座载入世界纪录的大桥,堪称中国骄傲!
导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有着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有着14亿勤劳伟大的人民,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倍感自豪。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中国桥梁,就是“中国建造”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众多桥梁中,有一座桥梁尤为特殊,它是中国最“争气”的桥梁,第一座载入世界纪录的大桥,如今仍是中国骄傲,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这就是位于江苏的“南京长江大桥”。
一、南京长江大桥概述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下关和浦口之间的长江水面,始建于年1月,历经8年才建成通车。如今,南京长江大桥伫立于滚滚江面,历经50余年依然稳固。事实上,囿于当时生产力的局限性,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异常艰难的。也因此,人们称它为“争气桥”,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典范,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1、自然劣势
长江南京段,有着湍急的水流、宽阔的水岸线、复杂的水下地质,自古就被成为“长江天险”,在长江水面建造大桥,自然劣势众多,在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壮举。民国时期,先后有法、美专家前往南京江面勘测调研,一致断言南京“水深流急,不宜建桥”。解放后,随着祖国建设的需要,建造一座跨江大桥,成为当时人民的迫切需求,也被新中国提上了日程。
2、自力更生的壮举
南京长江大桥,完全由中国人民设计建造,没有借助任何外国专家的帮助,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撤走了所有桥梁专家。自力更生造大桥,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成为当时的唯一选择。
经过多次现场勘测,铁道部大桥局确定了设计方案,把桥梁地址选定于南京下关宝塔桥附近,由大桥局二处、四处承担建造任务。在建造过程中,桥梁工人克服了种种技术、自然困难。比如,正桥下部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深度达到54.87米,创造了当时的中国纪录;潜水员进行水下探测时,只能使用最普通的设备,深度达到65米;桥墩曾受洪水冲击,面临报废,建桥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抢险;建桥钢材完全由中国研制生产,直到今天依然稳固如新。
3、建成通车
通车之前,为了检验大桥质量,许世友司令员曾调派百辆坦克驶过,大桥竟然毫发无伤。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近十万人民群众自发前往大桥,欢庆这一伟大时刻。
二、雄伟稳固的大桥
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已正式投入使用51年,依然雄伟稳固。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大桥长期超负荷使用,国家曾对大桥实行了整整27个月的封闭施工。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恢复通车,免费对市民开放,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米,公路桥长达米,犹如一条巨龙,横跨长江南北。桥头堡、玉兰灯、工农兵雕像、三面红旗、浮雕栏杆等设计,早已成为南京长江大桥的经典元素。
三、存在争议
南京长江大桥,一度引来了诸多争议。
第一,炸桥论。长江中上游江面无法行驶万吨级轮船,有人将此怪罪于南京长江大桥24米的净空高度,提出“炸桥”的观点。其实,万吨级轮船至少需要5-7米的吃水量,长江下游的水深并不能满足。将长江航运的发展主观怪罪于南京长江大桥,是片面的、错误的。
第二,重建论。大桥公路桥桥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早晚高峰期车辆拥堵严重。有人据此提出重建大桥、扩展为六车道的观点。在我看来,四车道囿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小汽车数量稀少,四车道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重建大桥等同于毁坏文物,弊大于利,是不可取的。
四、我的评价
在我看来,南京长江大桥,对于中国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新中国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代表着中国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脊梁。南京长江大桥曾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桥,创下了世界纪录,在世界也享有盛誉。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最“争气”的桥梁。考虑到当时生产力的局限性,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每一位中国人,理应为南京长江大桥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南京长江大桥已被评为“不可移动文物”,在南京乃至中国的交通运输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不愧为中国骄傲!
你曾参观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对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特殊印象吗?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每日更新南京旅游,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