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大标志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都已经不是
上图:目前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畔蛇山上的江南四大名楼之首黄鹤楼。
崔颢是今河南开封人,为唐朝著名诗人。其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崔颢的诗作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一诗,曾使李白叹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目前在武汉黄鹤楼公园里还特地为李白建了一座“搁笔亭”,当然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也被篆刻在“搁笔亭”旁巨大的石碑上供游人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全文是这样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大师这首诗对后来的武汉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里面的几个关键性地名: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它们现在都是武汉标志性的地名与历史文化符号。
黄鹤楼作为武汉历史文化的符号,自古就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并且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黄鹤楼始于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之滨建造的军事瞭望塔,以对抗长江北岸的曹操大军压境。三国归晋后,军事暸望塔原址变成了“辛氏酒楼”,传说有仙人在此饮酒并引来黄鹤在“辛氏酒楼”内外“载歌载舞”,所以酒楼就以“黄鹤楼”开始名气大涨。
大诗人李白因为成为了湖北的女婿而客居湖北安陆十年,他在武汉迎来送往的友人多达几十次之,为黄鹤楼写诗多首,其中的“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不仅让武汉拥有“江城的美誉誉,还大大的提高了黄鹤楼的知名度。当然大诗人李白与崔颢肯定都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后,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都已经不存在于原址之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图:武汉长江上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图片的下方为武汉市汉阳区的鹦鹉洲长江江滩公园。
黄鹤楼原是三国孙权建造在武汉武昌长江之滨的军事瞭望塔,到三国纷争结束后,军事瞭望塔(后来的黄鹤楼)也就失去了军事意义,慢慢演变成了可以喝酒吃饭的酒店变身为旅游景点。该军事瞭望塔变身的酒店为何叫黄鹤楼是传说有仙鹤飞临该酒店为贵客起舞助兴。后来黄鹤楼为何从长江之滨变身到米之外的蛇山之巅上的的呢?年武汉长江大桥开建,选址于武汉汉阳的龟山与武昌的蛇山之间,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将黄鹤楼从武昌长江畔“挤”到了不远处的蛇山之上。
武汉著名的“汉阳树”现位于汉阳区建桥街道凤凰巷(医院院内)的一个小院内,是一棵古银杏树,年树龄已达年。“汉阳树”距离汉阳区的长江岸边大约1公里左右,而“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意思是指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晴川是指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为平原,历历为清楚分明。所以“晴川历历汉阳树”与树龄只有年的现今汉阳区建桥街道凤凰巷的“汉阳树”是丝毫不沾边的。
现在汉阳长江之滨的“鹦鹉洲”也是与“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鹦鹉洲”丝毫无关联的。芳草萋萋中的“鹦鹉洲”不是指的汉阳的“鹦鹉洲”,而是指的距离原来武昌江边与黄鹤楼只有几百米远的武昌江心中的“鹦鹉洲”,崔颢能够从黄鹤楼上看到“鹦鹉洲”的“芳草萋萋”,说明两者之间肯定不会间隔太远。只可惜,因为汉江流域的大洪水迫使汉江改道,使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长江水位抬升了许多,芳草萋萋中的“鹦鹉洲”被长江水埋进了水中,后人为了纪念“鹦鹉洲”这个历史地名,就将武昌的“鹦鹉洲”移植到长江对岸的汉阳那边,将汉阳江畔的一块陆洲叫成了“鹦鹉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