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回归1个月,桥北为啥还是那么堵
1个月前,封闭2年多的南京长江大桥,终于再次通车了。
当时,所长也去桥上走了走,无数南京人从我身边兴奋地走过,他们嘴里念叨着:“真好,终于通车了,桥北可以不那么堵了。”
但是正式通车的第二天,朋友圈里就有桥北人大骂“堵到哭”,甚至还有市民消极地认为不如不要通。
(△微博搜南京长江大桥,顺位第四是“堵”)
大桥通车当天,相关部门说的“长江大桥通车有望缓解拥堵”,仅仅1周时间就改了口径,变成了“大桥通车后拥堵是常态”。
(△大桥通车当天,官方充满信心)
(△大桥通车一周后,官方失去信心)
桥北的早高峰可怕,所长感受过。但我依然不相信,大桥的通车对于缓解桥北交通压力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我抽空又去感受了一次。
在从桥北客运站坐上公交的第24分钟,还没有上大桥时,我枯了也懂了。
早高峰时,从大桥北路经过长江大桥最终抵达大桥南路,你经历过的是人生中最漫长的5公里。
起了个大早,所长去亲测了一下,坐公交过大桥得花多长时间。
早上8点03分,所长在桥北客运站坐路准备过江。公交车光在上桥路上就堵了将近20分钟,开上大桥以后,桥面上车多、车速慢,3公里的大桥开了也有快20分钟了,下大桥走大桥南路就更糟糕了,还要先绕过一个环岛,才能靠站停车。
下车时,所长看了下表,已经8点46了。整个早高峰就花了43分钟,才行驶了5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人步行时的时速大约是5.5公里/小时,也就是说早高峰桥北的公交车大概跟走路没什么区别。
长江大桥虽然经过了大修,但整体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双向4车道,上桥口和下桥口不仅没有增加,等红绿灯这一让人心烦的环节也没有舍去。
每天早晨,桥北进城的车流,几乎都是通过浦珠路而堵在大桥北路上桥处,加上现在大桥北路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上大桥的车道就更窄了,这无疑给桥北的早高峰带来了雪上加霜的灾难。
(△正在施工中的大桥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所长住在桥北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心酸的故事,长江大桥封闭维修时期,他每天早起1个小时,开车从扬子江隧道绕着出桥北,踩点上班打卡。
后来,长江大桥通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他依然早起1个小时,从大桥走,于是他迟到了。
长江大桥封闭维修的这段时间里,还好桥北人民拥有地铁3号线,绝对准点承载能力强的地铁,简直救了上班族的命。
但坏就坏在,桥北只有一条地铁。这就意味着,在大桥封闭的这段时间里,坐地铁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大桥通车以后,上班族没有出现被分流的情况,原先坐地铁的那群人依然选择坐地铁,而开车的那群人,开了3天被堵得受不了了,选择奔赴柳洲东路——这个人间修罗场。
地铁3号线柳洲东路站,依然保持着原先的状态,令人窒息。
早晨7点半刚过,桥北人奔跑着到达柳洲东路站,坐电梯排队、进地铁排队、安检排队、等车排队。
不过即使队排得再整齐,只要车来了,桥北人仿佛脱缰的野马,也管不着道德秩序了,本能推着他们拼命往里挤。
地铁站出入口外,还有难得一见的“小黑车”,黑车司机坐在电摩上等客上门,而另一边交警站在路旁视而不见。想来也是,毕竟再优秀的交警,也不能保证桥北一路通畅。
桥北人,也是高效的。
柳洲东路站,电瓶车大军有自己专属的停车场。骑着电瓶车人车一体漂移,再拼命加塞的桥北人,在停车场米开外的地方,找到停车位、挤进停车位、锁车、拿饭盒、再疯狂跑进地铁站,只需要半分钟的时间。
桥北人在地铁站外面节约下来的时间,最终都投入在挤地铁上了,等三班地铁才挤得上去的人间修罗场,成了桥北人民的日常。
说一个小插曲,所长在去柳洲东路站的地铁上时,两个外地小姑娘说:“听说这一站特别有名,等会一定要下车拍一下。”到站后,两个小姑娘几次想掏出手机,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耽误了下车时间,被挤回了车厢。
全南京早高峰最困难的地方,桥北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
长江大桥是主要堵点,早在年,就有官方数据显示:大桥月均堵车30天。
但我们都清楚,桥北的堵并不是长江大桥的错。相反长江大桥的初心,就是为了解决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只不过年以后,桥北开发的太快,长江大桥的运输能力已经跟不上了。加上桥北本身道路设计不合理,所以桥北堵这个锅,大桥不背。
我们都知道桥北人过江主要依附于长江大桥,而桥北到达长江大桥上桥口不是走柳洲路、毛纺厂路就是浦珠路,这三条路可以说贯穿了桥北所有的大型小区。
但离大桥最近的只有浦珠路,而且还不能直接上桥,得从大桥北路绕一圈。
如今桥北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0万,每天早晨堵在大桥口的车流就像是一颗肿瘤一样,越来越大,越大就越堵,怎么能顺利通行?
不走大桥,走隧道,也得绕很大一圈,并没有多方便。坐地铁有多难,体验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桥北人上班,真难啊!
“天堑变通途”,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如今50年过去了,南京人对于大桥的情感认同早就超过了它本身的交通属性。
大桥还是那座大桥,堵还是那么堵。它不回来,南京人想它,它回来,南京人又怨它。
讲白了,南京人怨的不是大桥,而是桥北不合理的规划。
虽然现在画了不少大饼,都预示着桥北的未来交通结构会更加通畅,但就目前来看,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桥北人,可能还得多怨几年了。
内容来源:南京生活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