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沱一桥,它才是七十年来泸州跨江第一大
泸州这两条江,沱江的名气没有长江大,但是沱江的作用在泸州而已不必长江小。历史上沱江河中游大致有简州、资州两个“市级”区划,往上是成都,往下是泸州。往南往北一点曾经一度还有荣州(荣县、井研县、威远等),普州(安岳、乐至等)。(注:不同时期具体称谓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简”“资”只是大区域、大时间段上的代称;南北朝等分裂朝代析分的“市级”单位更多)
泸州在下游又沱江和长江交汇之处,生出了两条水运的商贸繁华时代。泸州航运千年历史,大河(长江)小河(沱江)各自风流,我们的祖辈曾经因为这两江水陆发达,而造就了川南第一州和西南会要的美誉。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如风。千百年行驶川江,下水推桡摇橹,上水陆行拉纤的人力木船,今已不可复见。
,
但是即便后来船运的逐渐衰退,沱江还是有它的魅力,五十年代初,发沙水还是非常壮观,但是始终没有桥,让在城中心的人和今天龙马潭区的人交流十分不方便,即便那个时候搭建了浮桥,但是发大水的时候,就基本不能通过了,所以沱江上真的急需一条可以连接跨越的大桥。
五十年代末,中国百废俱兴,跟今天不能比,跟年建设长江大桥也不能比,但是渴望那么强烈。这个强烈的欲望,终于在年的时候开始动工,可能直到今天泸州人还没有意识到,这座桥有多不容易,并且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沱江上建设的第一座桥,所有沱江流域的城市,都还没有呢?泸州做出了榜样。
这是一座泸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的桥,机器使用率很低,当然也是因为条件现在,但是五六十年代的泸州老一辈人是多么厉害,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年,沱江一桥建成通行,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年代,当时的泸州人,从初中生到成年人,不管是学校还是单位,都参加了这座桥的修建。可以说这座桥是真正属于泸州人的桥。
当年的泸州沱江一桥总投资.56万元,年10月13日动工,年10月建成通车。它坐落于泸州市江阳区与龙马潭区的交界地,让江城与回龙湾之间形成了一条便捷的快速通道。
沱江大桥为空腹式悬臂石卷拱桥,共7孔,全长.3米,桥面宽10米,其中车行道7米,桥面用混凝土预制六角板,人行道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长方形板铺成。
年10月,对桥面进行改造拓宽,拓宽为14米,车行道9米,沥青混凝土铺装,人行道各2.5米,钢筋混凝土预制长方形板铺装,全长拓展为.5米,年2月完工,工程投资万元。
当年的沱一桥还没有复线桥,桥上走路的人比车多,更不用说会不会堵车了。桥头还矗立着标志“酒魂”
后来随着发展泸州的私家车多了起来,沱一桥成为了堵车的代名词,修建复线桥成为了泸州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年初,沱江一桥正式开始建设复线桥。所谓复线,就是在原沱一桥桥墩两侧,新建4个高出原桥墩10米的桥墩,20米宽的新桥面,将老桥覆盖,呈双层桥格局。复线桥北起泸州大酒店,南止小市汽车站,桥面宽20米,双向四车道,按城市主干道1级建造。
沱一桥复线桥正式通车后,将在只有两个行车道的老桥基础上增加四个行车道,左右两边复线桥均为单行道,主干道至回龙湾(出城方向)的通行车辆只能从靠老窖大酒店方向的复线桥通过;回龙湾至主干道(入城方向)的车辆只能从靠枇杷沟方向的复线桥通过;老桥则用于转往枇杷沟、佳乐广场与连江路方向的车辆通行,从而有效缓解来往于两个城区之间的车辆拥堵状况。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复线桥之前和之后的照片,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如今,沱一桥并不是泸州最好的大桥,年近花甲的它,却丝毫没有一丝老态,它如同泸州精神的象征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迎接着南来北往,早出晚归的泸州百姓,沱江的水比长江要安静得多,但是它依然有它的秉性和脾气,如果没有一座可以畅通无阻的大桥,那么我们两岸的交流和发展,肯定没有今天这样的便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