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防线,成为进攻常德日军的噩梦,离

最先参观的就是大西门抗战碉堡,说实话刚看到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以点小失望。因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碉堡,和自己的想象的不太一样。隐匿在街旁的一排排树木之后,如果不是当地的朋友指引,是很难发现这个小小水泥墩会是常德会战中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的大西门碉堡。

大西门碉堡就在路边,位于沅安西路与沅安路交叉口西北米。露出地面的部分不是很大,几乎被一棵树的枝叶覆盖。大西门又名清平门,寓意“太平”和“清和平允”,但是在常德会战中这里可是真的不太平。

整个碉堡就像一个完整的水泥块,正四方体,感觉很结实。资料上写的是盟军空运而来的高标水泥建造的,也有专家考据说是华记湖北水泥厂搬迁后生产的。战时常德县政府就在大西门附近,五十七师指挥部所在的中央银行也离此处不远,门而且外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于是常德保卫战后期,这里成了日军进攻的重点位置,也是厮杀最为惨烈的地方之一。

现在,整个碉堡只有这一个口,可能其他入口和射击孔都被封住了,有些遗憾没有看到真实的样子。大西门碉堡、矮城墙碉堡等是常德保卫战的最后一道防线。门外的莫公桥是进攻大西门的咽喉要道,大西门碉堡重点防御的就是这个方向。

碉堡上遗留的累累弹孔,真切展示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11月26日起,这里开始进入战斗的白热化,40多门大炮轰鸣,一千多名日军向大西门方向袭来。五十七师余部在这里,依托阵地和碉堡苦战数日,直到沦陷。

碉堡上的弹孔,外面的白漆应该是今天涂抹标语留下的,好扎眼。大西门战到最后只有团三营残部以及转为步兵的炮兵、杂役、警察,总共不过三百来人。敌人最后也是拼了命,战斗之惨烈可以参考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室《常德歼灭作战》记载:“联队主力在当夜向大西门方面进行夜袭,但没有成功。第三大队长葛野旷大尉壮烈战死。该大队所属中队军官,至此全部战死或负伤。以后和尔部队伺机向城内突入,均不成功。”

大西门碉堡临近渔父阁,里面几米就是过江的码头。而再往前不远就是笔架城,也是余程万将军突围寻援的地点。那一刻,掩护突围,奋战至最后一人的大西门碉堡里的抗战将士何其悲壮。

因为其位置之重要,大西门碉堡在常德保卫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常德沦陷前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地方。细雨淋漓,路上干干净净,绿树如荫,江水蔚蓝,若不是碉堡早已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抗战将士浴血奋战的地方。历史不容遗忘,英雄且须铭记!我是来游四方,一直,在路上。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