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青年说年第九期没有不能造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本期主讲人

1

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我是扬中市交通运输局的黄心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没有不能造的桥——茅以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非凡童年

茅以升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不满一岁时全家迁居南京。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自幼就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好奇,而且喜欢动手。他看见留声机在唱,钟表滴滴答答,就要拆下来看看究竟。有时候一件物品拆掉后装不回去了,他就想办法用铅笔在纸上画图,把那些零件画下来,特别留意零件的构造和零件之间连接的方式,渐渐就能把拆开的物品重新安装好。

2?

少年立志

茅以升九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几个小伙伴就与茅以升约好次日同到秦淮河上观看划龙舟比赛。端午节当天茅以升胃疼得厉害,没有去成,他只好请小伙伴们看完以后把赛龙舟的情况告诉他。不料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幸的消息:看赛龙舟的人太多,都挤在文德桥上,一侧栏杆突然被挤断,几块桥面铺板也塌下去了,文德桥被压塌了,不少人掉到河里,还淹死了几个人,茅以升所在的思益学堂就有同学不幸遇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茅以升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要去文德桥现场查看,茅以升也要同行,他跟着父亲了解到文德桥修建于明代,桥体原本已经饱经沧桑,可后来修复工程很马虎,导致桥梁不结实不牢固进而引起悲剧的发生。他扶着栏杆想象着前一天文德桥下的惨景,心里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里几乎全部被桥占据了。有时大人带他外出,只要看到桥,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他读古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就立即抄在本子上;看见有桥的图画,就像看见珍宝一样地收藏起来,这也为他后来设计桥梁和撰写桥梁的文章积累了素材。

△青年茅以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越洋求学

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毕业的茅以升,获得了官费赴美留学的资格。同年9月,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不料,该校的注册处主任竟傲慢地说:“你说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必须经过考试,合格以后才能予以注册。”茅以升心想:这样也好,我考出一个好成绩,叫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洋人看看,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孬种。考试结果公布以后,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

年,茅以升获得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荣获了该学院颁发的金质奖。年12月,年仅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到自己的母校交通大学唐山分校(由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更名而来)任教。他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活时曾说:“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4?

受命钱塘

年,茅以升出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全面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的水把土冲出小洞的现象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能打1根桩,提高到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

钱塘江大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年12月23日,为了阻断敌人进攻,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此时距离大桥通车仅仅89天。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主持修复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值得一提的是,钱塘江大桥与美国旧金山大桥同年完工,而且这两座桥都是至今仍在使用。

5?

再担重任

年至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结构设计方案最终审定签字负责人。年,茅以升又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图片来源于网络)

茅以升不仅是中国近代桥梁之父,也是优秀的工科教育家和科普作家。他坚持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他撰写的著名科普文章《没有不能造的桥》,最初在《知识就是力量》发表,曾获得年度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茅以升先生为代表的我国桥梁工程界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

不论行车或者走船,总不要因为过桥而使人感到不适,或是激烈震动,或是骤然改变方向,使桥形成一个“关”。如果车在桥上走,如同在路上一样;船在桥下过,如同河上没有桥一样。有桥恍同无桥,这种桥就算是造得真好了。但是,对行人来说,有桥也并非坏事,能在一座桥上走走,饱览河上风光,两岸景色,岂不令人心旷神怡!

——摘自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

?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