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徐悲鸿赏识的他,再现深夜修建武汉长江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14.html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7日讯(驻京记者柯立)武汉长江大桥热火朝天的建造场景、烟水迷离的江汉关之夜、紫藤花下怡然自乐的齐白石老人……这些富有历史感的画面,尘封半个多世纪之后,为迎接清华大学周年校庆而展出——4月26日,“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李斛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长江大桥钻探工程》,曾登上年《美术》杂志封面。记者柯立摄

李斛年创作的《夜战》艺术地表现了长江大桥建造的场景。记者柯立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李斛创作的大量长江题材画作:年,武汉长江大桥正值修建的紧要关头,湍急的江流中挑灯夜战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月光下的长江三峡,奇峰叠嶂、壁立千仞,月华如练照航船;嘉陵江上纤夫在激流中逆行,纤绳勒背、肌肉偾张,嘹亮的川江号子仿佛气吞山河……

李斛年创作的《江汉关之夜》。记者柯立摄

李斛代表作之一《嘉陵江纤夫》。记者柯立摄

李斛创作的《广州起义》。记者柯立摄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是唯一继承徐悲鸿先生绘画衣钵的儿子,他在开幕式上深情回忆了父亲当年对李斛的赏识。徐悲鸿曾称李斛为“中国的安格尔(法国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艺术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深情回忆自己的导师李斛。记者柯立摄

青年李斛是徐悲鸿先生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时尤其赏识的弟子,他深受徐悲鸿的影响,努力在探讨中西两种绘画方式的共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突破两者的壁垒,在作品中真正实现了中国画笔墨和西洋画技法的和谐互融,既有中国画精到内美的笔墨语言又有西画精湛严谨的造型技艺,创作出饱含民族特点又抒写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