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曾有个约会

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7370.html

(王辛子、陈 阳)年金秋10月的一天,我踏上承德至北京的绿皮火车。

这次赴京,不比寻常:受命拜访、答谢两位囯宝级人物。一位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大词人赵朴初,另一位是中囯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话说还是年底的时候,我从承德市文物局调到承德市科协工作,主要负责筹办《承德科技报》。

年春节过后,经过领导多次运筹、选择、托人,找关系,最终确定了《承德科技报》报头的题字为赵朴初先生,发刋词则是茅以升先生题写。

当一切顺理成章操作完毕,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两位著名的国宝级人物,能为《承德科技报》题字题词,人家虽没有任何要求,但咱总不能黑不提白不提吧?这不符合承德人知恩图报的质朴品德呀!可如何答谢,成为当时市委宣传部和科协党组的一大难题。

有人说:以稿费的名义,汇给对方。可这种国家级别的大家,给多少呢?有限的办报经费,还是财政挤出来的,给不起呀!买点地方特产?又怕拿不出手。

为此,有关人员还专门开会商讨了整整一天,最后釆纳了我的建议,送上承德元素满满的“承德风光”像册,即节省了开支,又不失情面,还宣传了承德。

承德风光照片从何而来?这里,必须感谢承德市摄影界的老前辈和当时的青年才俊,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承德摄影家协会第一任主席李耀南,给雷锋拍过照片的季增老师,承德摄影界的前辈陈克寅、吴正则、石奕;还有几位青年摄影家李志刚、杨曙光、刘勇进、郭庆丰等。

大师们把拍的最好的承德风景照底片精挑细选后交给了我,我又请李耀南老兄一同到北京中国图片社放大洗印。

至今想起来很惭愧,这些摄影大家们为宣传承德,付出了很多很多,可当时,没抽过我们一根烟,更别说请吃饭了,他们豪无怨言,搁现在简直不敢想。

扩印的照片取回后,我奉命买了两本当时比较高级的大影集,照着风光照片的尺寸,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造的时间顺序,精心调整好位置,贴放在影集之中。

经领导审核,一致认为效果不错,体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

茅以升先生的家,在北京东单干面胡同。大概上午九点左右,我敲开了茅老家的大门。

当年茅老已是86岁高龄。他身材不高,面部白晰,脸上有几点淡淡的老年斑,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头上是一顶贝雷帽,完全一副老学究模样。

茅老从介绍信和记者证中得知,我从承德专程来京,是要表达承德人民诚挚的谢意,忙说太客气啦!太客气啦!

我把承德风光影集递到茅老手上:“这是我们承德最优秀的摄影家拍摄的承德风光,请您悦目”。

茅老坐在椅子上打开像册,刚翻到第一页,便连说拍的好!拍的好!

趁着茅老翻看像册,我走到茅老的书橱前,只见里面摆放的都是茅老撰写的著作。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代桥梁一一古代至今》、《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钱塘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和《茅以升文集》、《桥话》。

记得当年毛主席读了茅以升写的《桥话》后,评价茅以升:“不但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

可见茅老先生的文字功底。

“这张照片是什么地方?”茅老指着一张黑白照片问道。

哦!原来是青年摄影家刘勇进拍的避暑山庄“四面云山”。

“这个景点叫‘四面云山’,是避暑山庄的最高处,也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九景。‘四面’是指这座亭子的方位,‘云山’指云雾缭绕的群山。站在那里举目四望,群山延绵起伏,好像群臣在朝拜山庄。”

“意境深远!清帝不简单!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茅老感慨。

“这张照片怎么像是嘉兴的烟雨楼呀?”茅老说。

我低头一看,是李耀楠老兄拍的“烟雨楼”:“您说的对,这是仿嘉兴烟雨楼建的同名建筑。当年,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在兴建避暑山庄时,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所谓的‘移天缩地在君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景中有景,湖中有树,不能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妙不可言呐!”茅老望着照片中的水中倒影,赞不绝口。

我忽然发觉,匆忙之下,竞忘给每张照片加说明!汗立马出来了。

“对不起,茅老,我的工作失误!我的工作失误!忘给照片加说明了!”我赶忙道歉。

“没事的,没事的,这样也好,留下伏笔,让我有了亲眼一睹承德风光的欲望。”

“那咱们约好了,您什么时候来承德,我给您做导游”。

幸亏我在文物局工作了8年,不敢说对避暑山庄的每个景点都烂熟于心,但说出个大概还是小菜一碟的。

“茅老,避暑山庄地处塞外,却有‘水景移江南,山居仿泰岱’之称,它兼具了秀美婉约与豪放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一座锦绣中华的大观园。当年,康熙皇帝帝徜徉于避暑山庄山水园林之间,触景生情,择其更优者,以自己的感悟和诗画意境题写了三十六景,即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成为对避暑山庄最具韵味的解读。

乾隆皇帝继位后,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在乾隆19年()游遍避暑山庄后,认为在康熙三十六景之外,还有许多美景,其中既有康熙年间建造的,也有新建的。于是,又选出三十六处美景,以三字题名,并为每处景题诗,史称“乾隆三十六景”。爷孙两辈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72景。”

“哦!界限分明。四字是康熙题的,三字是乾隆题的。乾隆皇帝题字的景点都是哪些?”茅老询问。

我指着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绮望楼、水心榭、万树园、试马埭等照片告诉茅老。

茅老一眼就相中了陈克寅老师的作品“水心榭”:“这张拍的好,三个亭子由远而近,角度要是找不好,拍不出立体效果。夏季承德很美呦!”

“啧啧,这个佛像这么多胳膊,全景不好拍吧?古人巧夺天工!你们承德摄影家很不简单!”

果然,那张千手千眼观世音照片吸引了茅老的目光。

“哈哈,这个庙顶子上还有龙?金的吗?龙须都那么清楚,太漂亮了!”

茅老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完全被壮美的承德风光吸引了。

“约好了啊小顾,我一定要到承德去,亲眼看一看康乾两代皇帝的杰作,体会他们塞外赏景的意境,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嗯,有一点很重要,民族团结,统一大略!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太好了!欢迎您来承德!”哎呀,光顾介绍照片了,采访任务还没完成呢。

“茅老,您为什么选择建造桥梁这个专业而不是文学专业呢?”

“说来话长。我的家在镇江,有一年跟着大人到南京秦淮河去看龙舟赛。因为看龙舟赛的人特别多,把秦淮河的一座桥给挤塌了。不少人掉进河里,还有被淹死的。我当时吓傻了。就因为这事,我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建大桥,造非常结实的大桥。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观察各种类型的桥。”

“翻阅您的有关资料,说您曾炸毁过您亲自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这是怎么回事啊!”

茅老告诉我,那年有了造桥的梦想之后,让他更加发奋读书。年在西南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被公费保送到康奈尔大学桥梁系,后又攻读博士,毕业后回国。

“钱塘江大桥是我设计的第一座桥梁,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年破土,年9月通车。前后通车89天,因为日本人侵华南下,进入杭州。为了不留给日本人,就炸掉了钱塘江大桥。抗战胜利后又重新修复了这座大桥。”

不愧一代有骨气的知识分子!

到了告别的时候,茅老把我送到门口,我又把茅老送回书房。

临走,茅老我俩都没忘记那个不知日期的约会:“来承德提前通知一声,我全程陪您游山庄外庙。”

“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我一定要亲眼看看。”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近四十年来,每当我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过往,心中都很难平静,虽然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这个约定没有实现,但是,茅老对承德的喜爱,对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高度评价,足以让我享受一辈子!

我们国家从建国初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就是有了像茅以升这样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伟大科学家吗?他们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他们失志报国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