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桥梁专家在93岁去世,6个子女都没
为什麽会有著名的桥梁专家在93岁去世,6个子女都没有来送终?
如果我们国家有什么样的桥梁专家,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茅以升。我们对他都很熟悉,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他就是书本上的人物,我们都很羡慕他。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一间昏暗的病房里,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旁边只有一个中年妇女轻声哭泣。
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正是我国最有声望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因病缠身离开人世时,享年93岁。
茅以升一生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他临终时,为他送终的只有一位中年女子——最小的女儿茅玉麟。另外6个孩子呢?为什么没有人来呢?
对我们来说,这似乎是非常奇怪和不正常的。这个怪异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就从一个女人开始吧。
这位女子,是茅以升的原妻戴传蕙。这个故事从几十年前那一次相亲开始…
㈠才智过人
茅以升生于年,祖父为晚清举人。当时举人可是不多见的,三年一考一个省也不多。这一身份在他的老家镇江可是很有名望的,而且家里也比较殷实。
家中这些有利条件使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知识,接受了较为全面的文化教育。在学习方面,他很有上进心,经常思考问题。
一九一二年十七岁的茅以升,经姑母介绍,结识了十八岁的戴传蕙。茅以升第一次见到戴传蕙时,见她风度不俗,举手投足都很雅致,心中暗自多了几分怜悯。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逐渐熟悉起来。茅以升的父母看到儿子比较满意,于是,同年便为两人办了婚事。戴传蕙也是书香门第的人,同茅以升家也算门当户对。
他们结婚后,一家人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生活仍然很和谐。没过多久,两人的爱情就结晶化了,生下了长子茅于越。
孩子出生后,夫妻两人都很开心,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中。茅以升由于还在读书,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戴传蕙负责。在背后妻子的默默支持下,他更加心无旁骛地学习。
一九一六年,由于成绩优异,他顺利地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并获得了去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的机会。留学美国期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为母校争了不少荣誉。
一九二0年,茅以升学成回国,为了为祖国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出力,在各大大学任教多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水利、桥梁人才。
一九三四年起,他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面对复杂的钱塘江,他创造性地采用新方法,历时三年,终于建成了一座公路-铁路-钱塘江大桥。后来因为被日寇侵袭,他忍痛炸了它。
一九五五年又开始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壮举。从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千百年来,人们在长江两岸都是靠船往来。一九五七年,长江上无桥的历史改变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桥横跨长江。
㈡受到惊吓
茅以升到美国留学后,戴传蕙只能靠自己养活长子。这一天,茅以升回到家,茅以升找到工作,便建立起自己的小家。
可是后来由于生了几个孩子,再加上养育这几个孩子的艰辛,戴传蕙的身体渐渐衰弱。
此外,茅以升任镇江水务署署长期间,大堤坍塌,这一意外使戴传蕙惊恐万分,她时时刻刻担心茅以升的安全。
由于受到惊吓,戴传蕙的身体状况又不好,精神压力也很大,因此她得了轻度抑郁症。
随后,茅以升开始了钱塘江大桥的设计。戴传蕙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她又开始每天提心吊胆,担心丈夫会有什么麻烦。
每一天都为吃不饱,睡不着觉而焦虑。每日这种状态让她的身体更糟,时常生病,每天这样胡思乱想,她也开始精神错乱。
戴传蕙在茅以升修桥的时候,沮丧得甚至有好几次想自杀,但都没成功。奇怪的是,钱塘江大桥建成后,戴传蕙的病自然就好了,并没有整天郁郁寡欢。
㈢意外闯入
一九四六年,茅以升调任上海,戴传蕙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留在南京。这对夫妻就这样又分开了,这也给了另一位女性一次机会。
又有一位妇女在上海闯入了茅以升的世界。茅以升与权桂云相遇。
年,茅以升50岁,权桂云21岁。
权桂云性情温顺,体态娇小,年青貌美,与戴传蕙相比,这位比自己小31岁的姑娘更让他喜欢。他们虽然年纪相差太远,但他还是有妻子的,虽然当时有不少达官贵人,富人也有几个妻子。但对他来说,还是会被人说长道短,不认同。
对于这样一个和自己父亲一样大的男人,权桂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听了茅以升的话,觉得他和蔼,有礼貌,脾气很好。
爱的火花已经碰撞出火花来。茅以升决定勇敢地跟她在一起,暗中住在上海。很快,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茅玉麟。
这时,茅以升的大儿子茅于越已年过三十!茅以升对女儿的爱慕之情,大概源于老来女的情结。
遇到这种事,茅以升就算是背叛了前家,他几次都想跟妻子说这件事,坦白说清楚。但有几句话没说到嘴边。
正是考虑到妻子以前的精神疾病,怕她心烦意乱,又受到刺激。但是,这件事最终还是要让人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㈣关系破裂
到了年,全国开始了“诚信运动”,茅以升和权桂云的事件就被公诸于世。
什麽是「诚信运动」?正是要大家承认错误,茅以升在这种思想的压力下,向组织承认了错误,向权桂云承认了错误。
就这样,戴传蕙和其他几个孩子都被晒得黑黑的,也照这样了。
戴传蕙看来,此时病情已基本好转,并无大碍。即使是把这件事说出来,她也应该能够接受,不会受到太大的刺激。
但他忽视了爱的力量,爱使人着迷,也使人发狂。戴传蕙和他现在是38岁的夫妇,有几个孩子。戴传蕙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沉默了,她的精神再一次受到了打击,比先前更担心了。她的心情越来越不好,整天郁郁寡欢,精神一天不如一天,而且还患上了更严重的疾病。
茅以升万万没想到,他自己这样做,给戴传蕙造成了这么大的打击。
此时,两人的婚姻,基本上已经完结,名存实亡。但他们并没有离婚,而是保持了微妙的关系。
一九六七年,戴传蕙死于病中。
不久,茅以升和另外6个孩子说,要把权桂云和小女儿接回家。
茅以升刚讲完,几个孩子就激烈地反对,毫无商量余地。她们的几个孩子都对茅以升找女人的行为感到不满,如今母亲刚过世,父亲就想把别的女人接进来,这让谁受得了,未免有些冷淡。
此前由于茅以升经常在各地奔波,家里带孩子,搬家,操持家务,几个孩子的教育,都是戴传蕙一手操办,几个孩子对母亲也很疼爱,有深厚的感情。
尤其长子茅于越,童年时陪伴母亲最久,最能理解母亲多年的艰辛。出国留学后,他更想念外国的母亲了。戴传蕙死后,茅于越未能回国送终,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但是茅以升却不顾几个孩子的意见,坚持要将权桂云和小女儿接过来。由于茅以升坚持这样做,6个孩子根本无法改变主意,最后父子关系破裂。大儿子茅于越甚至直接从老家搬出来,一直不愿回去。
权桂云最终还是进了茅以升家,她明白自己的到来让茅以升与几个孩子的关系恶化,一直在想办法弥补。
然而,这6个孩子的内心却完全无法接受这位后妈,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母亲。迫不及待,权桂云不愿因自己的原因影响一家人的感情,希望他们能和好,她搬出茅屋,带着女儿回老家。
缓慢地衰老之后,茅以升渴望子孙满堂,渴望亲情。对于自己先前的行为,他也意识到了错误,希望6个孩子能原谅他,但最后还是没能达到这个愿望。
在他临终的时候,茅以升手里拿着一封信,是长子茅于越写的。由于这封信,茅以升才得以平静下来。信中大体上表达的是茅于越宽恕了他,并且不愿再提及之前发生的事情。
但是茅以升没有想到,这封信是长子茅以升写的,而他的小女儿却模仿大哥的笔迹写的。其目的是满足父亲的愿望,让他放心上路。
与茅以升的关系破裂后,几个孩子都不原谅他,也从未给他回信。
合理地讲,茅以升的孩子太多了,应该过得更安逸些。但由于他犯过的错误,晚年的境况,难免令人唏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