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之争背后的坚守南京长江五桥,你不知道

                            

现代快报讯12月25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迎来了通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夹江上的南京眼步行桥,与新开通的大桥遥遥相望,桥上车流飞驰,桥下江豚在水中嬉戏,岸边湿地里野鸟啾啾觅食。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与长江沿岸的自然生态完美交融,让这座新开通的大桥成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大桥。你所不知道的是,在这幅完美和谐的画卷背后,有着多少年的坚持和多少人的付出,这中间既有持续七八年的桥隧之争,更有为保护好长江生态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营运中的每一份用心和努力。

桥与生态和谐相处,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眼看着这座桥从江面上慢慢建起,现在终于通车了。南京江心洲上的岛民杨先生说,他经常远远看这座大桥,不知不觉中对家门口的这座大桥产生了感情。24日通车当天,杨先生特地开车上桥跑了一圈。景色特别美,感觉特别棒!

全长10.3公里的江心洲长江大桥,穿越了夹江、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长江主江,其中约4公里涉及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4个重要生态保护区。开车人沿途经过时,不光可以赏江景,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江豚戏水。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就常常见到江豚出现。中交二公局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A2标项目首席质量官梁彬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大桥在以最温柔的方式来与邻居们相处。近年来,江豚保护志愿者们表示,见到微笑天使江豚的次数不减反增。

在江北绿水湾湿地公园上方,桥下湿地公园的面积比四五年前更大了,其中栖息的野鸟数量也逐渐增多。大桥的建设、开通运营等过程中,也都照顾到鸟儿们的家园,尽量减少噪音、灯光等带来的影响。今年夏天,就有南京市民观测到江两岸停留着近千只绿头鸭,在这里栖息觅食。

当然,为了不弄脏江水,大桥设计者们也别具匠心。桥上是禁止危化品车辆通行的,甚至连天然的雨水,都设置了专门的收集系统。降雨后,这些雨水会被统一收集处理,保证混有桥面杂质的雨水不会直接进入长江。

绿色生态大桥背后,有持续多年的争议和坚持

如今,大家能看到这样一座绿色生态大桥矗立在江面,背后集结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曾经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长江生态,到底主江上是该建桥还是建隧,各个方面曾经争议了多年,最终北桥南遂的方案才尘埃落定。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计划处处长王超回忆说,当时有生态环境保护专家提出,建桥的话可能会对江豚保护区,以及江北的绿水湾湿地公园生态产生影响。这种争议背后,其实是南京人对长江沿线生态的保护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