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刷世界纪录,他们凭什么澎湃在线

                            

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而生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中铁大桥院”),从建成学会再到自力更生,从追赶超越再到引领世界,屡屡刷新建桥世界纪录。70年来,该院在海内外勘测设计桥梁多座,引领着中国桥梁设计技术进步,擦亮着“中国桥”这张名片。

近日,一条喜讯从北京传来:第二十九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秦顺全荣获中国桥梁工程界最高水平奖——茅以升“桥梁大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秦顺全(右2)接受颁奖

前不久,年国际桥梁大会(IBC)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中国获得大奖的四项桥梁工程,全部留下了在汉央企中铁大桥院的身影。

△港珠澳大桥(左上)、南京长江大桥改造工程(右上)、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左下)、杨泗港长江大桥(右下)

年,为兴建万里长江第一桥,国家组建了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由此起步,成长为享誉世界的桥梁设计技术“领航者”——中铁大桥院。

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学会”,到南京长江大桥的“自力更生”,中铁大桥院一次次越江川、跨高峡、渡沧海,用千座“祖国需要的桥、人民满意的桥”,畅通神州大地的条条国脉。

从汕头海湾大桥的“追赶超越”,到港珠澳大桥的“引领世界”。70年,中铁大桥院昂首踏上历史舞台,从一叶“小舟”裂变为“桥梁航母”。70年来,中铁大桥院在海内外勘测设计多座桥梁,世界排名前十的斜拉桥、悬索桥、拱桥、梁式桥中,一半以上出自中铁大桥院之手,创造了国内桥梁90%以上的原创技术。

在“不可能的江面”树起新中国丰碑

时钟回拨到年。

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队长梅旸春蹲在江边,看着滔滔江水,琢磨桥墩基础。

按照毛主席“建成学会”的要求,梅旸春和同事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奋力攻关。他们采用“管柱基础”这一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筑墩方法,使武汉长江大桥提前2年建成通车。

年,建桥团队投入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中。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建设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桥。

桥址水深流急,基岩强弱不一。外国专家断言“在南京江面上不能建桥”。

不信邪的梅旸春和同事们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等4种基础创新,一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面对国际钢材禁运,他们联合鞍钢等单位,研制被称为“争气钢”的16锰桥低合金钢,使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一座里程碑。

初出茅庐,出手不凡,中铁大桥院由此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进入新世纪,该院设计的桥梁不断刷新着世界桥梁纪录,向世界展示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在南国,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在湖北,主跨米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一跨过江,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

在江苏,主跨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刷新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纪录。同样以米主跨,五峰山长江大桥成为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

70年来,中铁大桥院勘测设计桥梁超过座,其中长江大桥余座。中国大地的众多桥梁上,处处闪现大桥院的智慧。

以原创技术打破“中国人行不行”的质疑

浩浩长江上,金黄色的武汉杨泗港大桥雄姿昂扬。

从汉阳到武昌,徐恭义总是选择走杨泗港大桥过长江,看着众多市民在桥上漫步、骑行、拍照,他面露笑容。

57岁的徐恭义,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这位美国国际桥梁大会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设计了杨泗港大桥。

这座大桥,被视为中铁大桥院的最新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而且从钢缆索到钢箱梁全部国产化。

俯瞰中国大地,一座座桥梁屹立江河湖海之上,跨越崇山峻岭之间。人们不知道,几十年前我国修建一座跨径米的桥梁时,还广受“行不行”的质疑。

年通车的汕头海湾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当时,现代悬索桥对国内来说还是“一张白纸”。中铁大桥院自主研究、探索攻关,在设计上采用非常规的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结构,多项原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让中国高铁首次跨越长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秦顺全介绍,为保证超大承载,他们在设计中首创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新结构等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世界建桥领域的空白。

“攻克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中铁大桥院党委书记刘自明介绍,不断挑战“深水”“大跨”“高速”等建桥难题,中铁大桥院创造了国内桥梁90%以上的原创技术,荣获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国际桥梁大奖、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先做“犟”人,再做匠人

“数据,是咱桥梁设计师的命,更是千千万万过桥人的命……”

时隔27年,已是中铁大桥院第一设计院院长的王东晖,仍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导师赵都恒在他耳边反复叮嘱的口头禅。

这些口头禅,让王东晖养成一个习惯:每项设计数据至少核对两遍。

“先做‘犟’人,再做匠人。”中铁大桥院华东分公司总经理郑清刚,总记得导师沈泽向的这句话。他亲眼看到,沈老师顶住压力,坚持正确的设计方案。

“对桥梁设计师来说,较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体现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郑清刚说。

△视频《巍巍丰碑精神永传》

“世界桥、中国造”,中铁大桥院“桥星”璀璨,离不开薪火相传的传统。

10月18日,梅旸春、王序森、陈新、方秦汉、杨进5位桥梁先贤的塑像矗立在中铁大桥院总部大楼。他们在致力建造传世大桥的同时,也用心建立一座座“传、帮、带”的传承之桥,为推动中国桥梁行业发展,培养一批批优秀桥梁工程人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70年来,中铁大桥院被誉为中国桥梁专家的摇篮,培养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0余名国家级专家。

(文字作者:湖北日报戴辉)

信息来源丨中铁大桥院

本期编辑丨邵军体吴茜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屡刷世界纪录,他们凭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