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建设设计之都,武汉影响世界

▲武汉关

为全球化环境下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年设立创意城市网络项目,籍此促进成员国之间交流与合作。创意城市网络主要分为: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等七个领域。在全球城市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入选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标志着自身品牌特色的权威认可,这为城市品牌的宣传,无疑挂上了一块“金字招牌”。

其中“设计之都”更是创意城市网络中最具魅力的一个,强调将设计理念融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以设计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空间环境提升及精神文化传承。目前已有31个城市入选。

自年起,中国先后有四个城市入选“设计之都”城市名单,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武汉。深圳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源地率先于年入选,上海凭借数字创意产业的特色进入创意城市发展的快速通道;北京因其“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成为其特色,武汉则是以“老城新生”为主题。

年,全球共有12个城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武汉申都之旅是一场世界级较量。而武汉能够首次申请就顺利加入,成为世界“设计之都”中国第四城,其底气则来自武汉城市的天赋异禀,硬核“设计实力”,为武汉顺利入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城新生

传统工业城市华丽转身的成功样本

武汉是有着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流域城市文明的起源地,17世纪以来万里茶道上的“东方茶港”,结束中国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之地。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更是浓墨重彩书写华章。

一百多年前,晚清重臣张之洞主政湖广时的洋务运动,促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工商业都会,以“东方芝加哥”驰声于海内外。

新中国百废待兴,武汉担当重任。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京广铁路作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与长江作为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以武汉为中心点十字交叉,奠定武汉中心与枢纽地位的核心地位。武钢、武锅、武重......一五计划项重大项目,武汉独享七项。

武汉成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在那个激情燃烧的时里,中国的内陆城市中,没有一座城市,像武汉一样,迸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流溢着炽烈的精气神。

改革开放后,武汉城市发展虽起伏颠簸,但最终成功复兴,实现了从老工业基地向创新基地的转变,总体上,经历了“老工业基地调整—开发区建设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类型、空间发展的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了“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一般工业园区—都市工业园—创新社区”的工业空间体系;从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看,国之中枢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校集聚的人才优势等是武汉工业不断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武汉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国国家战略正式确定,更把武汉放在国家格局、全球体系之中,贡献顶层设计,再造高速增长重要引擎。世界、中国期待武汉,面对未来,再造奇迹。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随着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先后布局武汉,到年武汉申都之时,武汉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家,武汉也从过去以重工业为主,成功转型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传统工业城市华丽转身的成功样本。

▲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效果图

武汉加入设计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武汉充满期许:武汉在转型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武汉在设计之都建设中的创意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中西部城市乃至发展中国家同类城市寻求转型发展战略路径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其经验分享对扩大UNESCO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促进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认同和实践UNESCO的理念、目标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创新驱动

共同缔造独特魅力的城市品质

从年开始准备,年正式实施设计之城创建计划,武汉“申都”满载城市发展梦想:希望通过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快发展创意经济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构建具有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的自然文化景观,为市民提供更宜居的城市生活新品质;通过设计更有效的公共政策,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创新能力,为创意设计城市培育新生代。

多年来,武汉将创意设计作为社会、经济、文化、民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先导和灵魂,立足武汉,面向世界,依山水之美、展人文之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不仅为城市不断增添新的魅力地标,也为世界留下了传世的经典佳作。

▲东湖绿道

▲平和打包厂

水生态维护、原生态风貌、湖岸线天际线管控、毗邻世界最密集的大学城、世界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绿道以大美神韵、人文生态定位“千年之作”。还原建筑历史,升级商业业态,交通组织、海绵城市施工、配套服务、智慧系统、景观工程、环保系统、历史文化注入,规划严谨、谋定后动,每一栋历史建筑都请专家全程参与,沿线临街标志性建筑保护性修缮,让中山大道这一中国近代繁华工商业城市的城脉续写传世经典。武汉地铁堪称是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的展示空间,武汉园博园获“中国人居范例奖”、“联合国C40城市气候领袖群城市奖”。“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马鞍山长江大桥

马鞍山长江大桥工程设计获国际桥梁大会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青龙山恐龙蛋博物馆获Dezeen评选的“最好的十座公共建筑”荣誉。中美洲最大体育场、尼加拉瓜大运河、泛亚铁路通道,这些世界级工程都出自武汉设计。到年,武汉设计仅工程设计产值就超亿,武汉创意企业达到2.95万家,从业人员50余万人。其中,工程设计已走入“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城市。武汉在桥梁、高铁、城市规划、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中国车都的车速度,到中国光谷的光速度。武汉设计以开放合作的国际视野,不断为武汉发展加速度。

武汉设计从来是大气淋漓,又底蕴丰厚。在“AOF美国时装设计大赛”上,武汉大学生张梦云以传统印刷术的灵感斩获大奖。站在她背后的是武汉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万大学生充满活力的创意思想的力量。文艺女孩金亚雯,以创意复活汉口百年老宅,变身生活美学创想空间;汉阳造创意园区创客数字科技海归青年宋洋打造华中最大VR主题公园;创业独角兽斗鱼直播带动亿级泛娱乐产业链;“设计大师+大学生”的HOPE社区艺术小屋的实践创设一个个最有范社区;“中国帖王”黄士勇13年拍摄4万多张武汉城建图片,讲述自己家园的蝶变故事,引来近万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7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