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这29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工商业兴起,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

1、无影塔: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公园内,原名宋兴福寺塔。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年)。隋文帝仁寿元年(年)改称兴福寺。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兴福寺毁于近代,年该塔迁移至洪山公园内。塔为楼阁式石塔,塔身为实体。八边形平面,高11.25米。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佛日知事僧宗杰题”。

2、胜像宝塔:位于武汉市民主路56号黄鹤楼公园内,年由元代威顺王建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年迁至目前位置。塔型属于佛教密宗佛塔。胜像宝塔色泽白润,古朴雅致,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一度与黄鹤楼相映成辉,为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元末明初的历史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禹稷行宫: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也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

4、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该寺于清光绪三年(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该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

5、槐山矶驳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槐山脚下。此驳岸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为保障长江行船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建筑物,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和船运建筑工程之一,造型气势磅礴,风格雄伟古朴,历经数百年水激浪摧而屹立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6、起义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年),距今多年历史。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楼解放前已倾废。年,城楼在原址修复;

7、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北端,又称红楼。原是清政府于宣统元年(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议局大楼。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即在此组成革命军政府,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通电号召各省起义。

8、八七会议会址:位于武汉市汉口鄱阳街--号,依托旧址而建。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号)召开了中共中央举行了紧急会议,亦即“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9、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国十五年(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达武汉。为了不致使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权力中断,到达武汉的委员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行使中央最高职权,后选定南洋大楼。联席会议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

10、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京汉街,又名京汉火车站。于年建成启用,大智门车站为法式风格建筑,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京汉铁路的终点站。大智门车站不仅是记载了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活文物,它也见证了保卫武汉的日日夜夜。其主体建筑候车大厅年代较早,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历史见证。

11、江汉关大楼:位于武汉市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大楼使用英国建筑形式,主楼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年。

12、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位于湖北武汉东湖湖畔,完工于年,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美,是一种壮美:仿布达拉宫的琉璃瓦建筑,“老斋舍”依山而建的磅礴气势,珞珈山麓最高建筑“老图书馆”人必仰视的八角飞檐,“行政楼”坐落半山的雄伟体量,均有让人敬仰的巍峨气度。

13、汉口近代建筑群:位于武汉市汉口,包括德国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大楼、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和水塔等。武汉是旧中国仅次于上海的最发达的商业城市。年汉口开埠后,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十余国在汉口建立领事馆,许多外国银行、洋行、商行、公司、工厂、教会在汉落户,因而城市出现大量西洋式或中西结合形式及各种变异形式的、用近代建筑材料建造的新式建筑。

1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友益街,旧址由左右两栋西洋式建筑组成,坐南朝北,外观朴实而典雅,占地平方米。年10月湖北全省总工会正式成立,设置机关于左楼,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迁驻武汉,在右楼办公。至年7月,这里是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曾在此办公。

15、詹天佑故居: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于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

16、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红巷(旧称黉巷)13号,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旧址原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大革命失败后一度为军队驻地,后一直为学校。旧址坐北朝南,有房屋四栋,建筑面积平方米,为晚清砖木结构学宫式建筑。

17、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号。年,京汉铁路沿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先后成立了工人俱乐部(后改为分工会)。年2月1日,16个分工会的3万名工人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封建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总工会决定举行全路总同盟大罢工。2月3日,总工会由郑州秘密迁移至此,领导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旧址年修缮。为一旧式平房,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占地平方米。

18、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年初,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中共中央秘书处主任王若飞于4月10日左右到汉,并建立了中共中央办公处。中共中央迁到武汉后,中宣部设在汉口“模范区”辅义里27号,楼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楼上就住着瞿秋白。

19、中共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天津路12号,是一栋单元连体建筑。

20、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位于“中国第一红街”——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20号,原为年创办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这里召开。

21、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号,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为培养国民革命人才而合力创办的高等军事院校,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尚存三栋砖木结构平房。

22、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号、号,是一座古老的西式三层居民楼,坐西朝东,红墙赤瓦,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心脏”,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

23、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年),由张之洞主持创办,旧馆址设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于民国二十三年(年)六月开工,同年九月竣工落成。该馆建筑造型庄重、风格鲜明,为新旧交融、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24、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号,该旧址具有日本住宅式建筑特征,见证了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5、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长春街,是一幢四层楼房。这是中共建立在当时国统区和全国抗日中心的重要机构,在领导团结国内外各界人士参加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26、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项工程之一,于年9月动工,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米,上层为公路桥(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27、明楚王墓:位于武汉市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这9座陵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它坐落在天马峰下,王妃是安远侯王弼之女,与朱桢合葬。

28、湖泗瓷窑址群: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和斧头湖沿岸,因最早发现于湖泗乡而得名,为五代至元明(公元-年)烧制青白釉瓷和青釉瓷的98座窑堆。文物为日常生活用器。

29、盘龙城遗址:是中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盘龙城出土的厘米长的大玉戈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