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白沙长江大桥施工中曾度过九次洪峰为保

有“中国桥都”之称的重庆,长江上再添跨江通道。

1月26日,总投资12亿元的重庆市重点工程项目——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江津津西、津北片区实现互融互通,两岸几十万群众过江有了更便捷的通道,江津、永川等重庆西南部区域的交通网络实现互联。

从此,长江入渝后,从永川长江大桥(重庆三环高速过江通道)至江津城区已建成的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止,近70公里的长江干流区域均无桥梁成为历史。

这座跨江大桥背后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今天,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施工负责人、设计负责人,为你揭秘。

技术难:

长江之上“荡秋千”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线路全长米,其中桥梁全长米,主桥为主跨米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悬索桥,主塔采用门式框架结构,桥宽为34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千米。

据中建桥梁项目经理李超介绍,在主塔基础施工过程中,项目从技术原理、可行性、可回收性、经济性、安全性等5个方面对方案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同时考虑铁路边坡防护安全及经济条件,创新采用“E型钢混组合围堰创新技术”,为P2墩施工提供良好的无水环境,成功度过九次洪峰。

“我们主梁为全焊正交异性,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全桥共56个节段,总重量吨。”李超表示,钢箱梁吊装创新采用“高低栈桥滑移+小倾角二次荡移”施工法,相当于在长江之上“荡秋千”,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李超表示,白沙长江大桥攻克了12项技术难题,获得9项国家专利,创造了主塔同年开工同年封顶的纪录。

设计优:

调整桥位降低对胭脂鱼生活区域的影响

江津白沙长江大桥设计负责人、林同棪国际(中国)桥梁事业部市政桥梁经理吴后伟介绍,由于大桥所处长江两岸地形高差较大,同时上跨繁忙的长江航道以及成渝铁路,为了适应建设条件,采用了悬索桥中少见的两跨悬吊结构体系,这让工程更合理,也让景观更协调。

为什么要用两跨悬吊结构体系?

吴后伟说,常规的悬索桥要么是单跨,要么是三跨,做双跨悬吊的非常少见。白沙桥利用右岸出露的礁石设置了一个桥塔,采用两跨悬索桥,既满足了通航、行洪、生态的需求,又保证了桥下视野的通透,还节省了工程造价。此外,大桥临近白沙古镇及白沙影视基地,为匹配白沙历史文化,大桥精雕细琢,整体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大桥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中桥位附近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活动。为此,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及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对生态的保护,对规划桥位进行调整,降低对胭脂鱼生活区域的影响。

李瑞超介绍,设计师将桥塔设计在岸坡及出露礁石上,避免涉水施工,充分保护了胭脂鱼的生存环境。

同时,林同棪国际在前期专项编制及后期设计文件中均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对胭脂鱼进行重点保护,要进行鱼类增殖放流,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河滩湿地修复和人工鱼巢投放。

意义大:

打通长江两岸交通瓶颈“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显

江津地处成渝经济带核心区、渝川黔三省市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长江入渝后,从永川长江大桥(重庆三环高速过江通道)至江津城区已建成的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止,近70公里的长江干流区域目前均无桥梁,极大地阻碍了两岸的交流发展,白沙长江大桥的修建显得尤为重要。

白沙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得白沙两岸往来绕行时间缩短2小时,同时江津长江南岸可连接已建成的渝泸高速,西北岸可连接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和合璧津高速至永川等重庆西南部的快速通道,也连通了合江、纳溪等四川东南部,习水、仁怀等黔北区域交通网络。白沙乃至江津将逐渐成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区十字型交叉相连的重要交通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白沙长江大桥的建设而进一步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可以串起江津、永川、大足等渝西地区的旅游资源,还能形成多条江津到赤水、合江等周边地区的便捷旅游交通线路,扩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辐射范围,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区域性的旅游经济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陈竹摄影甘侠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6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